九月底的天,一日日的冷了下去。
崔芜调配了许多预防风寒的药包,在仁善堂免费发放给穷苦百姓。
仁善堂的东家来历不凡,这是京城百姓众所周知的事实,也因此,崔芜分发药包的时候,没有那些家境中等但好贪小便宜的人来浑水摸鱼。
京中百姓得到消息有早有晚,崔芜索性让人搭了个草棚,不管何时来,都有的人招待。
除了云溪两个学徒,崔芜又招了两个伙计一个账房,还有一个杂役。
人手如今是足够用的,崔芜每日只需配药修书,若有病人问诊,诊脉开方。
负责杂役的是一位顾大娘,除了扫地擦洗,顾大娘还负责店里几个伙计的三餐,买菜做饭,这些对顾大娘来说都是得心应手的事,一点也不觉得劳累。
顾大娘的手艺很好,而且菜色都是变着花样的做,以至于每日的三餐都成了店里伙计们最期待的时候。
仁善堂门前,窦筠的出现,瞬间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
毕竟官场上多年,身上自带的气度与平民百姓自然不同。
崔芜听到伙计说门外来了个官老爷,心下疑惑,起身去看。
不料却是曾经的故人。
窦筠神色如常,脸上的笑容如春风和煦,恰到好处的亲切,“多年不见,别来无恙。”
也许是气性小了,也许是阅历增长带来的从容;
再次见到窦筠,崔芜完全没有了任何芥蒂;甚至寒暄客套间能把他当做半个友人一般。
她将人迎进去,又让丫鬟倒茶。
窦筠环顾四周,笑道:“这里张罗布置的倒是极好,听说你吃住都是在这?”
崔芜:“嗯,隔三差五的也回趟家,否则我母亲惦记。”
窦筠点点头,他身后的小厮在他的示意下,递上一个荷包和一个巴掌大的包袱。
崔芜好奇,翻了一下那荷包,里头竟是一二三四……一千两的银票。
再拆那包袱,崔芜瞬间眼睛一亮,竟是几株上好的石斛。
石斛有仙草之称,上好的石斛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你这是……?”
窦筠笑道:“仁善堂周济穷人之事我也略有耳闻,为官者自是要以苍生为念,这些银两,全当是我为穷苦百姓付的诊金,算是我的一片心意。”
“至于这石斛,乃是我一位友人所赠,我知它药性极好,想着在你手中才能物尽其用。”
他语气熟稔,笑容也是云淡风轻,坦坦荡荡。
窦筠不是坏人,崔芜一直都知道。
哪怕他们和离时,彼此也没说过什么过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