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葡商秘密

棘圜志 月湾的莎菈 7322 字 9小时前

沈明轩注意到她的声音已经完全变了调,显然毒性发作到了极限。但正因如此,她反而更加危险。

"张若兰,"他迅速下令,"你负责疏散外面的人,别让毒气扩散到街区。至于这里......"

话未说完,叶姑娘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她撕下面具,露出了完全变形的面容——皮肤下无数细小的蓝色血管在蠕动,整张脸狰狞得不成人形。

"你们以为这样就能阻止我吗?"她疯狂地大笑,"看看这个!"

她取出一个小巧的玉瓶,里面装着乳白色的液体。

"这是......"沈明轩瞳孔一缩,"九黎圣医的'回魂露'?"

"没错,"她的笑容越发狰狞,"为了得到这个,我用了整整十年时间。现在,让我告诉你们真正的'寒露逢春'是什么......"

说着,她将玉瓶举到唇边。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支羽箭突然破窗而入,直取玉瓶!

叶姑娘躲闪不及,玉瓶被击碎,乳白色的液体洒落在地。但更令人震惊的是,地面被液体接触的地方竟然开始结冰!

"住手吧,师姐。"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蝶衣不知何时出现在窗外,手持长弓,面色凝重。

"师姐?"沈明轩心中一震,看来事情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

"蝶衣......"叶姑娘的声音突然变得柔和,"你终于肯见我了。"

"够了,"蝶衣的声音中带着深深的疲惫,"十年了,你为什么还不能放下?"

蓝色的火焰依然在燃烧,但屋内的气氛却因为这句话变得异常凝重。沈明轩敏锐地注意到,叶姑娘提到"十年"时,脸上闪过一丝痛苦的神色。

"放下?"叶姑娘突然笑了,笑声中充满苦涩,"你知道这十年我是怎么过来的吗?当年若不是你......"

"若不是我阻止你,现在死的就不只是师父一个人了!"蝶衣突然提高声音,"你明知道'回魂露'有多危险,为什么还要......"

"危险?"叶姑娘打断她,"什么是危险?眼睁睁看着至亲之人死去,那才是真正的痛苦!我只是想找到一个方法,让生死不再成为阻隔......"

说到这里,她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更多的蓝色血液从口中涌出。但她似乎已经感觉不到疼痛,只是执着地盯着蝶衣:

"你还记得师父临终前说的话吗?'寒露逢春,天心不死'。这就是九黎圣医留下的终极秘密!只要能够参透这个奥义,就能让死者复生......"

"你错了,"蝶衣摇头,"师父说的'天心不死',指的是医者仁心。他是在告诫我们,医者当以救人为本,而不是沉迷于违背天道的事情。"

"呵,"叶姑娘冷笑,"说得好听。那你告诉我,为什么当年师父明明可以活下来,你却偏偏要......"

她的话还没说完,突然身体一晃,整个人都笼罩在了蓝色的光芒中。那些在她体内游走的毒素似乎已经完全失控。

"师姐!"饶是蝶衣一向冷静,这时也不禁惊呼出声。

沈明轩迅速分析局势——叶姑娘体内的毒素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不仅她会死,恐怕在场所有人都会被毒气感染。

"蝶衣,"沈明轩快速说道,"我需要你的'醒魂散',还有你之前教我的逆转心法。"

"你要干什么?"蝶衣警觉地问。

"救人,"他简短地回答,"虽然她做错了很多事,但作为医者,我们总要试一试。"

蓝色的火焰中,叶姑娘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浑身散发着诡异的光芒。她的皮肤开始龟裂,露出下面闪烁的蓝色血管。

"来不及了......"她断断续续地说,"毒已经......"

"还不晚,"沈明轩打断她,"你用错了方法。'寒露逢春'的关键不在于强行逆转生死,而在于顺应自然。"

说话间,他已经从蝶衣手中接过药包。迅速配制了一副特殊的药剂,同时开始运转心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若兰,"他喊道,"替我护法!"

接着,他转向那具仍在发光的蓝色尸体:"至于你......是时候得到解脱了。"

他快步上前,一指点在尸体的玉枕穴上。顿时,蓝光开始减弱,那具身体缓缓倒下,终于得到了安息。

"你......为什么......"叶姑娘艰难地问。

"因为我终于明白了九黎圣医的真意,"沈明轩一边准备药剂,一边解释,"生死本是自然之理。想要救人,不是去对抗这个规律,而是要理解并利用它。"

他取出银针,开始在叶姑娘身上的关键穴位下针:"你用毒物强行刺激'生死窍',结果反而破坏了经络系统的平衡。正确的方法是......"

突然,叶姑娘浑身一震,瞳孔开始放大。

"坚持住!"沈明轩大喊,"蝶衣,我需要你帮我一起......"

"我明白了,"蝶衣快步上前,"是'九转还魂诀'?"

"没错,"他点头,"但方向要反过来。不是强行注入,而是帮助她体内的毒素自行消解。"

屋内的蓝色火焰渐渐变弱,但叶姑娘体内的毒素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状态。她的全身经络都在发光,像是一张被点亮的星图。

"准备好了吗?"沈明轩问蝶衣。

蝶衣点头,取出一包特制的"醒魂散",配合着沈明轩的银针开始施救。两人的配合天衣无缝,一个主攻经络,一个调理气血。

"这是......"叶姑娘突然开口,声音虚弱,"好熟悉的感觉......"

"是师父的手法,"蝶衣轻声说,"他一直在教我们,只是我们都理解错了。"

沈明轩专注于银针的变化,每一针都精准地点在毒素最活跃的位置。随着银针的深入,那些狂暴的毒素竟然开始自行消退。

"明白了吗?"他一边施针一边解释,"真正的'寒露逢春'不是对抗,而是引导。就像春天不是强行驱散寒露,而是让它自然消融。"

叶姑娘的眼中突然涌出泪水:"师父......他是不是也是这样......"

"是的,"蝶衣的声音有些哽咽,"当年师父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本可以用'回魂露'续命。但他选择了顺应自然,因为他知道,这才是医道的真谛。"

"所以你......"

"所以我阻止了你,"蝶衣说,"因为师父最后的愿望,就是不要让我们重蹈他当年的覆辙。"

随着治疗的深入,叶姑娘体内的蓝光开始转变,渐渐变成了淡淡的白色。她的呼吸也平稳下来,脸上扭曲的纹路慢慢消退。

"记住这种感觉,"沈明轩说,"这才是生命本该有的样子。不是对抗,不是强求,而是......"

"顺应自然,"叶姑娘轻声接道,眼中的疯狂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释然,"原来......这才是师父想教给我们的啊......"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张若兰带着白衣堂的人赶到,成功控制住了火势。

火势被控制后,整个房间里只剩下淡淡的烟雾。张若兰指挥白衣堂的人处理现场,将那些受控制的官兵和蓝色尸体都安置妥当。

"那些官兵体内的毒素已经开始消退,"沈明轩查看后说道,"给他们服用解毒药,休养几日就能恢复。"

"至于证据......"张若兰看向那些实验器具。

"不用了,"蝶衣突然说,"这些东西,还是让它们随风消散吧。"

叶姑娘靠坐在墙角,虽然已经脱离危险,但整个人仍显得异常疲惫。她看着蝶衣收拾那些器具,眼中流露出复杂的神色。

"师姐,"蝶衣走到她面前,"跟我回山吧。"

"回山?"叶姑娘苦笑,"我还有这个资格吗?"

"谁说没有,"沈明轩接话道,"医者,本就应该不断求索。你的研究虽然走错了方向,但这份执着和钻研的精神,未必就是坏事。"

"可是我......"

"关键是心态,"他继续说道,"以后的研究,不妨换个角度。与其研究如何违抗自然,不如研究如何顺应自然。这不正是医道的真谛吗?"

叶姑娘愣住了,显然被这个建议触动。

"师姐,"蝶衣蹲下身,轻轻握住她的手,"让我们重新开始,好吗?"

房间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檐外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仿佛在预示着黎明的到来。

"说起来,"沈明轩忽然想到什么,"这次的事情倒是让我对'寒露逢春'有了新的理解。医道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

张若兰若有所思:"就像这些被控制的人,一旦放下执念,自然就能恢复本性?"

"正是,"他点头,"包括我们做医者的,有时太过执着于救人,反而忘记了生死本是自然规律。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帮助生命以最好的方式延续。"

蝶衣露出欣慰的笑容:"看来师父的教诲,终于被我们真正理解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边泛起鱼肚白,一夜的惊险和感悟终于画上句点。

"接下来......"张若兰看向叶姑娘。

"我带师姐回山静养,"蝶衣说,"顺便整理一下这些年的研究心得。虽然方向有误,但其中的一些发现,或许能为医道带来新的启发。"

叶姑娘轻声道:"我有一些关于经络运行的新发现,也许对你的白衣堂有帮助。"

"这就对了,"沈明轩笑道,"医者相争,不如医者相长。说不定将来我们还能合作研究新的治疗方法。"

张若兰点头:"白衣堂一直缺少专门研究医理的人才,若能得到两位前辈指点,必定能让我们的医术更上一层楼。"

"对了,"沈明轩想起什么,"那些被控制的官兵......"

"我已经派人送他们回衙门,"张若兰说,"至于原因,就说是染了风寒,在济世堂修养几日。反正现在济世堂的名声在外,也没人会多问。"

"善后工作交给我们吧,"蝶衣说,"你该回去看看思雨了。这丫头怕是等急了。"

提到思雨,沈明轩心中一暖。这个小徒弟不仅医术天赋极高,对人心的理解也越发深刻。昨日临行前,她还特意叮嘱要小心行事。

"师父,"思雨说的话犹在耳边,"医者救人,也要懂得救心。有时候,最难医的不是病,而是那些执着的心结。"

"说得对,"他低声自语,"这次的案子,最终解开的,还是一个多年的心结啊。"

蝶衣收拾好所有器具,又取出一个玉瓶:"这是能解百毒的'天心散',就当是给济世堂的谢礼。"

"好意心领,"沈明轩接过玉瓶,"不过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明白了医道的真谛。这份领悟,比什么灵丹妙药都珍贵。"

晨光中,几人告别。看着蝶衣带着叶姑娘离去的背影,沈明轩若有所思。这一夜的经历,不仅解开了一桩悬案,更让他对医道有了全新的认识。

回济世堂的路上,晨光渐亮。街上已经有了零星的行人,小贩们开始支起摊位,一切都在回归日常的轨迹。

推开医馆的门,果然看见思雨在前厅等候。见到他回来,小丫头立刻跑上前:"父亲,案子查得如何了?"

"都解决了,"沈明轩揉了揉她的头发,"倒是你,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我在整理医案,"思雨指着桌上的册子,"昨天那个伤寒病人,我觉得他的症状有些特别,就把以前类似的案例都找出来对照......"

看着女儿认真的样子,沈明轩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这一夜的经历,让他更加确信当初选择收养思雨是个正确的决定。医者仁心,这份单纯的善念,或许就是最好的"寒露逢春"。

"对了,"思雨突然说,"我昨晚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哦?说来听听。"

"父亲常说,行医如同破案,要找到病根。但我觉得,有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找到病根,而是要明白病人的心结。就像父亲说的,医者要懂得救心。"

沈明轩一怔,继而露出欣慰的笑容:"说得好。这次的案子,让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病,与其强行治愈,不如帮助它自行痊愈。这就是所谓的'顺应自然'。"

思雨似懂非懂地点头:"就像春天化雪?"

"对,就像春天化雪。"他看向窗外初升的朝阳,"医道如此,人生也是如此。有些执念,放下便是春天。"

街上传来了更多的人声,济世堂也要开始新一天的诊治。沈明轩整理了一下衣衫,准备开始日常的工作。

这时,一缕晨光透过窗棂洒在医案上,照亮了"寒露逢春"四个字。他轻轻抚过这行字,心中泛起一丝明悟:

或许,这才是九黎圣医真正想要传达的医道真谛——不是对抗,而是顺应;不是强求,而是引导。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在自然的轮回中,寻得属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