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河流口关城的明军有5000人马,这一路人马是由大同总兵曹文诏率领(此时大同总兵并不是曹文诏,史书记载曹文诏是在这一年的二月间带人收复了遵化等几座关城,不过本书不是历史书而是娱乐为主所以各位读者也别挑剔这些毛病)。
由于后金军撤往关外所以曹文诏率领的这支人马并没有受到什么抵抗。以前有投降后金军的县城这个时候也都反水重新投降了明军,只是那投降之人自也是说明了一番自己如何抵挡后金鞑子的功绩并送上了一份重礼……
做为大明朝从小兵一步步走到总兵位置的曹文诏来说这样的事他如何不懂?只是大明朝的官员都是这个德性,他若是不收礼反倒是显的有点另类,因此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反正他是笑纳了。
有读者会问那大明朝就没有几个好官吗?作者要说一个没有那纯粹是扯蛋,只是到了明朝末年你若是个好官不收礼而专心为百姓谋福利的话那是真的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就像大宋朝和大明朝历史上都出了一个清官为世人所熟悉,这两人分别是北宋的包拯和明朝的海瑞。
只是这两人当官的环境是绝不相同的,在北宋实行的是高薪养廉政策,就是说在北宋当官就算你只做官家里再没有别的收入那你的小日子过的依然会很滋润。
就像作者所说的那个包拯,历史上的包拯每年的工资收入合白银为两万两银子左右,换算成现代世界的收入为1800多万……
而且北宋一朝象包拯这样两袖清风的官员比比皆是,因为收入高啊!
而海瑞在大明朝的官员之中就很另类,额,一个不收礼两袖清风的官员居然在官员之中很另类这好像是一种讽刺啊!
但是大明朝的制度在那里摆着,官员要是靠自己的收入光养个一家几口说实话也够花,只不过他们养的可不是一家几口而是一大家子人啊!
咱们就以明朝的一个知县为例,知县每年的俸禄是90石大米,约合1.2万斤,按照现代世界的算法合人民币不到七万块钱。
而这七万块钱可不是自己一个人花,他下面的仆役、师爷、丫鬟等人可都是让他给开工资的,那这七万块钱如何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