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币与身份证一般无二,原料都是李兴栽培出的特殊种类的树木,质地独特,一模便能摸得出来,再加上印章、数字等手段,决计不会有被伪造的可能。
赵大欣喜的接过辽东币。
有田虽好,但刚出的荒地,前几年基本没什么产量,要长期的深耕细作,才会适合种植,那么这头几年里,没有收获,家里吃什么生存呢?
现在虽然领了些福利,今年不难度过,但是家里只有些许薄田,现在就要田地风险太大,谁知道未来两三年会发生什么变化,不如钱粮来得实在,先保住这两年的温饱再好想其他。
这也是绝大多数农民的选择,官员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至于为何选择辽东币,那是因为换了辽东币可以在多换小半成的粮食和铜钱。
虽然不多,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不过是去村里多费个手续的功夫,白拿的钱粮凭啥要放过。
这种事情出现第一次后很快就传播了开来,再选择的农民几乎无一例外选择了辽东币。
虽然很多人对李兴这么做很不理解,为什么平白费这么多功夫,还多付了些许的钱粮,就为了多走这道手续。
但李兴自己清楚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他要树立钱庄的信用体系,要让百姓习惯和认可辽东币。
虽然只是多了一过手,但是在辽东百姓心中,辽东币慢慢的就会真和钱粮挂上钩,时间一长,辽东币就会真正成为大众认可的主流货币。
而且相对于铜钱,辽东币携带方便,又有不等的额度,无论是对于百姓还是商人都极为方便,也能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广是势在必行。
不过此时的辽东币还只是初步推广,将其留在手上的百姓少之又少。
赵大拿着辽东币,带着两个弟弟来到了村中的临时钱庄,换了粮食之后,欣喜地回到家中。
而赵二一路上却是有些心不在焉,不自觉的看了几眼钱庄旁不远处的征兵处。
吃着香喷喷的麦饭,赵大看着弟弟状态不对,以往早已见底的饭碗才下去一半,好奇的问道:“老二,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