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在与重要合作伙伴达成合作意向后,虽然面临着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但全体员工都憋着一股劲,誓要将这难得的机会转化为企业重生的希望。
合作项目的推进需要各部门紧密配合,然而,一开始的协调工作就遭遇了重重阻碍。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节奏和理念存在差异,导致信息传递不畅,任务执行效率低下。
“我们这边急等着要数据,那边还没统计出来,这不是拖后腿吗?”负责项目推进的主管急得直跺脚。
“我们也有自己的工作流程,哪能说给就给。”被指责的部门也觉得委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高层决定成立专门的协调小组,由一位经验丰富、威望颇高的副总亲自挂帅,每日召开协调会议,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从今天起,谁要是再因为沟通不畅耽误事,别怪我不客气。”副总的严厉让各部门都紧张起来。
随着协调工作的加强,项目推进逐渐有了起色,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合作项目所需的部分关键技术,企业内部尚不具备,需要向外寻求技术支持。
“这技术难题要是解决不了,整个项目都得停滞。”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感到压力巨大。
为此,企业派出多支技术团队,四处寻找解决方案。有的团队与高校的科研机构合作,希望借助他们的研究力量攻克难关;有的团队则在行业内寻找拥有相关技术专利的企业,试图通过购买或合作的方式获取技术。
“只要能把技术弄到手,不惜一切代价。”董事长下达了死命令。
在寻找技术支持的过程中,企业遭遇了不少挫折。一些科研机构的研究进度缓慢,无法满足项目的时间要求;一些拥有技术专利的企业则趁机狮子大开口,提出苛刻的合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