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各怀心思的世家豪门

卢植看到眼前的刘禅,就气不打一处来,他想要发火,劈头盖脸说教弘农王一顿,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卢植瞥了一眼里屋屏风后面的人影,觉得此处也不是说话的地方,愤愤道:“且随我来!”

董府,议事大厅。

厅内的阵容相当豪华,有朝廷前任三公:杨赐、黄琬、荀爽,有汉末三杰:卢植、皇甫嵩、朱儁,更有鲍信、曹操、张邈、刘备等一众武将。

刘禅坐于主位,只因为这些人的实际官职都不高,反而不如他这个藩王。

“诸位都是我大汉忠良,看眼下的情形,该如何进兵为好?”卢植见众人沉默不语,主动开口问道。

“当挥师北进,联合袁绍,围董卓于孟津!”曹操如此建议道。在他看来,形势如此明朗,还有什么好讨论的。

杨赐、皇甫嵩等人却稳如泰山,不发表任何意见,他们似乎都在观望,看卢植、刘禅等人的反应。

如今这洛阳城中,隐隐约约分成了三派,一个是以卢植、刘禅为首的青州派,另一个是以杨赐、皇甫嵩为首的朝廷派,还有一派就是鲍信、张邈等兖州诸将。

鲍信见曹操发言,也补充道:“南面的胡轸所部,也不可不防。其麾下骑督吕布、步骑校督华雄,皆万人敌,不可轻视!”

“允诚之言,也正是老夫所忧虑的!”卢植点头,接着问道:“谁愿领兵前往阻截?”

良久,竟无一人应答。

在座的诸位,都想趁机剿灭董卓,好获取天下名望。而向南进兵,阻截胡轸的西凉军余部,显然没有任何政治收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孤愿往!”刘禅见众人各怀心思,只好亲自请战。

“好!殿下准备带多少兵马?”卢植竟也没有反对,或许是认可了刘禅的统兵能力。

“一万足矣!”

“好!事不宜迟!”卢植担心董卓等人收到消息,立即向西撤退。等他们逃至潼关以西,那时要再剿灭,就不好办了。

“刘备听令!”

“末将在!”

“命你率五千步卒驻守洛阳!”

“诺!”

“其余诸将随我发兵孟津,围攻董卓,可有异议?”

“但凭吩咐!”身为朝廷派的杨赐、皇甫嵩几人,是不想承认卢植等人的官职,也不想归他调遣,但在剿灭董卓一事上,却有着相同的利益,这才爽快地答应下来。

整个反董部署就这样敲定了,但荀攸却显得异常焦虑,他见众人已经离去,连忙找到卢植说:“卢中郎!你糊涂啊!怎么准许弘农王带兵出征呢!”

“殿下他是主动请缨啊!何况老夫也管不住他!”卢植有些纳闷,接着说道:“殿下说要出兵时,也没见你荀攸出言阻拦,现在反倒怪我!”

“适才荀氏老祖在场,我作为小辈,不好多说什么,而且在他们面前,攸也不宜多说!”荀攸解释道。

“公达想说什么?”

“哎……!”荀攸见卢植政治上如此愚钝,叹息一声,说道:“如今已夺回帝都,而董卓亦是冢中枯骨,我斗胆问一句卢中郎,您是支持当今陛下,还是支持您的学生——弘农王?”

“当然是支持当今陛下!”卢植不假思索答道。“这有区别吗?”

荀攸听完,也不回答,转身走了,他要立刻去找刘禅,说清楚其中利害。

卢植看着荀攸远去的背影,心中猛然醒悟!

是了,击败董卓,夺回洛阳之后,他要面临的抉择就是继续支持刘协当皇帝,还是扶持他的学生——弘农王刘禅,重回帝位。

此时,卢植内心是矛盾的。

他信仰的儒家思想告诉他,应该忠君、为国,如今木已成舟,他理应支持当今圣上,支持刘协。

但他内心又想扶持弘农王重回帝位,相处几个月以来,他相信他的学生,更有能力振兴大汉帝国。可若是这样,他就如同谋逆,跟董卓又有什么区别呢?

“难怪杨赐、皇甫嵩他们要与老夫保持距离!”卢植这才明白那群老狐狸的心思。

对于杨赐、皇甫嵩这些豪门望族来说,皇帝刘协年幼,显然更容易掌控。

“先干掉董卓再说吧!”卢植一时间不知如何选择,只得搁置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