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3

像电子游戏里的小地图。

而且不是随便哪个游戏里的,是一款特定游戏里特有的地图,一张她再熟悉不过的地图,因为就是她设计的呀。

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那个物体——那个小地图——似乎凝聚成了她为《鹦鹉螺之线》所创作的小地图的一个幽灵般的复制品。

萨斯基亚感觉自己的思维都快崩溃了。经历了过去这几天的种种,她本来已经确定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确定自己真的就在这儿,而且这个世界,不管看起来有多奇怪,都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她在这里吃过东西、睡过觉、呼吸过异世界的空气,感受过脚趾间泥巴的挤压,甚至流过血,感受过疼痛。什么样的游戏会让玩家感受到身体上的疼痛呢?这不可能是游戏,对吧?绝对不可能……

她叹了口气,又看向地图。认认真真地看着它,既然它现在看起来几乎和周围的世界一样真实了。仔细一看,它和她为《鹦鹉螺之线》设计的地图还是有点不一样的。不过差异在于,这个看起来像是一个悬浮在她面前空中的三维物体,而不是平面屏幕上的图像。它就像一个有着玻璃面的老式指南针或者怀表,里面本该是指针转动的地方现在是一张地图。指南针的方位是通过外面的一个小箭头显示的。地图中心有个点,标记着她所在的位置。但地图上除了河流和森林,也没别的什么可看的了,那些大型地标显然都太远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很难估计这张地图的比例尺。萨斯基亚一开始在《鹦鹉螺之线》的小地图上添加了距离标记,但后来又去掉了,觉得对于一款高奇幻游戏来说,那些标记看起来太“科技感”了。现在她真想揍当时做那个决定的自己一顿,这会儿那些标记可就派上大用场了。

接着太阳又被树枝挡住,出现了“日食”现象,森林里的光影渐渐变成了那种熟悉的、平淡无奇的昏暗。她已经习惯把这种效果称作“暗视”。一旦“暗视”起作用,小地图就变得模糊不清了。

这个发现又让她有了新的领悟。她的“暗视”就像个叠加层,和地图一样!光线一暗下来,这第二种视觉就会接管,取代她眼睛原本看到的近乎漆黑的景象。这种转换几乎是无缝衔接的,所以她之前都没多想。就好像她同时在看同一个场景的两个不同版本,而且它们相互叠加在一起。现在,“暗视”占了主导,但只要稍微集中一下注意力,她就能分辨出这两个……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词了,就叫它们“图层”吧。她的地图是第三个“图层”,似乎在和“暗视”竞争,不过处于下风……

几分钟后,真正的光线又透过树冠洒了下来,地图也随之清晰起来。她开始沿着河流走,边走边密切留意着地图。和往常一样,走得很慢。在河流比较平缓的地方,她发现涉水过河比在河岸上费力穿过那些蔓延的藤蔓和缠结的树枝要容易些。

很快,她就对地图的比例尺有了个大概的感觉。它的直径大概有一公里,范围挺小的,但总比在树林里盲目摸索、不知道下一步会碰到什么要好得多了。

这个幽灵般的地图似乎能直接响应她的想法。她只要心里一想,就能让它消失或者重新出现。她越是集中注意力看它,它就变得越清晰。经过长时间的专注凝视,她甚至能把地图边框的颜色从银色变成……一种稍微偏蓝一点的银色。

“有进展了!”

可惜的是,这似乎就是她对它能掌控的极限了。在很多游戏里,包括《鹦鹉螺之线》,玩家可以放大或缩小地图,调整小地图的比例尺。而且按个按钮就能调出全屏地图。

在这里,没有明显的按钮,而且她也没有鼠标、控制器或者触摸屏之类的东西可以用来按按钮啊。她试着集中视线、眨眼、用语音指令,甚至伸手去按那个悬浮的物体(或者说按它看起来所在的那个位置)。当然了,她也试着用意念去控制它。折腾了将近一个小时后,她沮丧地放弃了。

令人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也许等她进一步锻炼自己的精神力量后,那些“高级功能”就会慢慢出现。毕竟,那个物体的虚幻模样在她眼前出现都花了两天多时间呢。

今天夜幕降临得很早。又或许只是因为这个新界面让她既困惑又兴奋,才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不管是什么原因,她躺在床上好几个小时都没睡着,一直在思考所发生之事蕴含的意义。

这一切太奇怪、太出乎意料了,她都不知道该如何理解。她是在一款游戏里吗?第一天晚上的时候,她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没错,那是在小地图出现在她眼前之前,但即便现在有了小地图,这个想法似乎也并不比当时更可信。

现代的虚拟现实游戏,没有一个能达到这种逼真程度的。而且它们甚至都不会尝试去模拟触觉、温度、味道或者气味。热门电影让人觉得这类东西好像近在咫尺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萨斯基亚很清楚,就算是制作画面和音效都很粗糙的简单游戏,都要耗费大量的工作。像这样沉浸式的体验……根本不可能实现。现在不可能,也许一百年后都不行。

是啊是啊,在这一切本就不该发生的情况下,她声称自己知道什么可能、什么不可能,确实有点自以为是了。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然后在一个新的身体里醒来,这同样也是不可能的事呀。但不同之处在于,萨斯基亚了解现代科技、艺术以及游戏设计,她可不了解魔法。魔法是不可捉摸的,有了魔法,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但那种带有魔法的高科技,除非来自遥远的未来,或者是外星人发明的,否则就只是……蹩脚的科幻设定罢了。

眼下,她宁愿相信这是魔法在起作用。

不管怎样,事情就是这样了,不管它是怎么变成这样的。而目前的状况……还真挺方便的。

她再也不用担心迷路了!再也不用为了看清要去的方向而爬树了。也不会再不小心走回头路,浪费好几个小时的行程了。现在她脑袋里就有地图和指南针了!这感觉就跟又重新拥有了智能手机差不多。

嗯,好吧,也许没那么好。智能手机有可缩放的地图、路线规划功能,还有摄像头、电子邮件、视频、音乐以及一些小游戏呢。

哪怕是像时钟这么简单的功能都没有。在这个奇怪的新世界里,她现在特别希望能有个时钟,毕竟在这里,就连太阳每天运行的方向和速度都不一样,根本没法依靠它来判断时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该死,她太想念自己的智能手机了……

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拂过她疲惫的脸庞时,随着她眨眨眼睛、打个哈欠,一个更亮的光圈出现在她面前的空中。

“又来一个?”她睡眼惺忪地想,“这次又是什么呀?”

这……一次。

几个小时后,这个新出现的虚幻物体渐渐变得清晰起来,看起来很像老式机械钟的表盘,不过上面没有数字,表盘边缘标记的刻度却又太多了。在缓缓转动的指针后面,是一幅风格化的图案,描绘着太阳在世界树透明轮廓的上空缓慢地打着圈,还有一条明亮的轨迹,显示着太阳在一天当中的运行路径。这个小太阳在树枝后面的移动情况,与她在现实世界(或者说这个不管算不算现实的世界)中经历的日食情况完全吻合。

萨斯基亚一边查看这个新的界面图层,一边琢磨着,这个时钟要如何应对这个世界时长不定的白昼呢?每天早上小时数会重置吗,还是说这个数字只是个平均值呢?她甚至都不确定表盘边缘的刻度是不是真的按小时间隔划分的。她凭直觉觉得它们大概和地球上的一小时时长相近,但也很难确定,毕竟她没有地球上的时钟可以拿来对比测量。

和小地图一样,她可以随心所欲地让这个时钟出现或消失。而且,就像小地图那样,它似乎也是由她为《鹦鹉螺之线》用户界面所创作的某个元素改编而来的。

《鹦鹉螺之线》里的视角是锁定的俯视等角视角,所以玩家没办法直接抬头看天空来判断时间。于是她就在一个小面板上用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转动的图案来表示时间(如果天气不好,就在云层图案那一层的上面展示)。《鹦鹉螺之线》设定的背景是一颗和地球很像的行星,所以她不用操心树枝造成的日食或者飘忽不定的太阳这类问题。不过这个时钟有着相同的视觉风格,只是为了适应这个不同的世界做了些改动。可惜的是,没有时间的数字显示。

整个上午,她在地图和时钟之间来回切换查看,因为她发现即便它们不占同一个空间,自己也很难同时让它们都显示出来。

地图上开始显示出一些昨天肯定没有的信息。现在,出现了一些绿色和黄色的点,它们显然不是周围森林的一部分。有些点固定在一个位置,而有些则在地图表面随机移动。它们会不会是……?

萨斯基亚一直走到其中一个绿色标记位于地图中心,正好在代表她所在位置的那个点上面。一开始她什么都没看到,但过了一会儿,头顶传来一阵嘶嘶声。

她猛地抬头看去,只见一只“倒挂猫”倒挂在树冠高处的一根树枝上,正警惕地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