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毡德海波光粼粼,阿拉尔百舸争流

......

阿拉尔港(后世阿拉尔斯克),原本是花拉子模在咸海北岸最大的港口,现在却成了西辽国最大的港口城市。

春末夏初,冰消雪融。

大地晴好,天高地阔,阳光灿烂。

一个极好的天气。

赵无伤站在码头上肃然卓立,用西辽国新出的三倍单筒望远镜眺望着浩渺无边的大海。

春末夏初的毡德海上,北半部分北风、西风交织,南半部分则是南风、西风交织,有经验的水手只要将风帆调到合适的位置便能航行无虞。

远处的海面波光粼粼,不时有鱼儿跃起,不时有海鸟飞过,海岸处的青草绿意盎然,各色花朵竞相争艳,好一派万物竞生长的蓬勃景象。

半晌,一名黑曜都跑了过来。

“将军,时候到了”

赵无伤点点头,收好望远镜后便信步踏上了码头。

码头上,整整齐齐停着一百艘大船,装载着五千骑的战马、骑兵、各种物资,大船每艘可装载一百匹战马或者五百骑兵,一百艘装载五千骑绰绰有余。

赵无伤这五千骑在毡德海上已经练习了一年之久,无论人、马都完全适应了船只的摇晃。

随着船只开动的号声响起,一百艘大船齐刷刷驶离码头,然后直直地朝着南面开去。

阿拉尔港距离毡德海南岸城市昆格勒约莫千里,在顺风的情形下船只时速可达四十里,无须一日一夜也能抵达了。

毡德海只在盛夏、寒冬之时风势猛烈,盛夏自然是南风,寒冬则是东北风,但在春秋之际,虽然风势复杂,但终究是西风占优,但南风、北风尚未彻底消退,在各种风力的交织之下海面浪涛并不大。

还能利用西风这一侧风带动行驶。

时下,西辽国的造船、火炮、望远镜技术日臻成熟,每艘大船都配备了不同程度的火炮,船长、了望哨各有一支望远镜,随着轮窑的出现,造船的周期也从以前的半年缩减为三个月。

百艘大船一起行动,在这浩渺的毡德海上依旧十分突兀,唬得往来的商船纷纷躲避不跌。

再看时,只见船只上的主帆依旧是纵帆,但却在船首加装了一面三角软帆,三角帆是阿拉伯人的创举,后来被欧洲人学去,自然也传到了这一带,律庆最后也用到了自己的船只上。

小主,

他显然没有将阿拉伯人的帆船技术全部用上,比如阿拉伯人的主帆都是软帆,由于索具太过复杂,他还是选择了硬帆的制式,假以时日,相信他还是会选择软帆的。

有了三角帆的加持,船速显然比以前快出许多,不过到了毡德海的南半部分由于南风的存在,船速一下又降了下来,此时就要将三角帆卸下了,然后将硬帆调成一个合适的夹角,让两风的作用力大致向南即可。

无论如何,船队还是在一日一夜之内骤然出现在昆格勒!

昆格勒,是律庆这些年来经营的重点,布置的商户、密探众多,早就利用各种机会将码头腾空了,当赵无伤的船队出现时正好占据了整个码头!

昆格勒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