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靖海侯

“望卿此后仍怀赤诚之心,续展雄才大略,为大明之海防,为天下之太平,再立不世之功……”

“赐金册金宝,宅邸一座,赐锦缎百匹,赐御马一匹,另赐各类古籍书卷……”

“钦此……”

戚继光有些愣住了。

他从未想过,自己能够得封侯爵。

而诸多得官员们,也都极为惊讶,为何,事先没有得到一点风声。

靖海侯。

“靖”有平定、使安定之意,“海”突出了他在海战及沿海防御方面的卓越贡献……

朱翊钧事前便有了封戚继光为侯爵的想法。

并且,事先并没有通知任何人。

就连胡宗宪,英国公,成国公等人,都不知道,而戚继光也未得知一丝风声。

嘉靖二十五年,十七岁的少年郎,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经过清理整顿,颇有成效。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在一本兵书的空白处题了一首名为《韬钤深处》的诗,诗中最后两句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而此时,朱翊钧没有随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意,将其册封为了靖海侯,一下子超过了李成梁的伯爵勋位。

“戚继光,接旨……”张鲸开口提醒道。

“臣戚继光接旨谢恩。”

到了下午的时候,朱翊钧才乘坐龙辇,在仪仗队的护卫下,返回了皇宫,而得封侯爵的戚继光,并没有在京师久留,当夜,便返回了蓟门。

此时得朝堂之上,有着一股极为怪异的氛围。

民间的风声,最终还是影响到了中枢。

关于新政,焚书,孔家的讨论在这些时日一直没有停止过。

与民间一样的认为,很多官员都将焚书的主谋,放到了孔家衍圣公身上,在山东除了他们这一大家子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之外,他们也想不出第二家来。

不过,形势发展的却很怪。

刚开始的时候,官员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要妥善处理此事,不能,造成太大的风波,可等到对学子,举人的处理方案到了北京城后,共识变了,就是朝廷绝不会因任何人妥协,改变既定方略。

这个转变速度,快的惊人。

一方面是因为处理这些人的是海瑞,他对于朝廷,特别那些清水衙门有着很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