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6【大明教育体系成型】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钧 1652 字 2个月前

朱铭说道:“前宋的学田制度必须改革。根据学校的规模、学生的数量、学校的等级,制定每所官学的学田定额。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准接受学田捐赠。”

胡安国难以理解:“为何学校不能接受田产捐赠?富户支持办学,这不是好事吗?”

朱铭说道:“大明新朝严查田亩,大户田产今后难以诡寄给庙观和小民,而且摊丁入亩后还要按田产收取丁役钱。田产越多,交税越多。无法诡寄给庙观,无法诡寄给小民,那就肯定有人诡寄给学校!”

“竟还能这般?”胡安国大为震撼。

他也是做过地方官的,但没有遇到过如此操作。

因为北宋官府管理松懈,田产可以轻易诡寄给庙观和小民,根本没必要寄在学校里偷逃赋税——学校里都是读书人,这种事儿容易闹得人尽皆知。

朱铭说道:“先吃饭吧。”

胡安国开始夹菜,脑子里却想着给学校诡寄田产的骚操作。

操作起来非常简单,什么都不需要变动,大户只须把田产挂靠在学校名下,就能完美逃避田赋和丁役钱。

而校长如果是贪财的,收取好处费肯定乐意配合。甚至校长还能博得美名和政绩,毕竟在他的管理之下,地方士绅踊跃给学校“捐田”。

甚至捐赠的学田多了,给校长的好处费多了,大户还能安排子弟违规入学!

这种情况,不是有可能出现,而是必然会出现!

又扒拉几口饭菜,朱铭说道:“勒令全国官学校,自查学田数量上报。制定好新的学田标准之后,由地方官府重新分配。学田超额的贱卖给原耕佃户,学田不足的想办法补上。地方官如果查到诡寄学田、侵占学田者,可抓起来押付法曹、按察司审理。该抄家抄家,该流放流放,地方官可以获得政绩!一年之后,我会派御史随机抽查。”

“官家圣明。”胡安国抄着筷子拍马屁。

朱铭说道:“各地秀才,若有生活拮据者,可免试到县学读书。各地举人,若有生活拮据者,可免试到州府官学读书。最多能在官学读三年,逾期依旧落榜者自动退学。”

官方学校是能免费住宿、免费吃饭、免收学费的,这对家境一般的学子而言很有帮助。

当然,也有定额的自费生,并且学费、伙食费、住宿费还很贵。

官方学校的教学质量,往往不如大族的私塾和书院。

说白了,公立不如私立(村塾、社学这些不计)。

因此真正的有钱人,不会贪图官学的免费待遇。那里的教学水平不如自家,那里的饭菜太差也吃不惯,犯不着跑去跟贫寒学子抢免费名额。

现在大明的学校系统如下:

官学(公立学校):小学(蒙学)、县学、州府学、太学。以及军校、医学院等各类专科学校。

私学(私立学校):村塾、社学(社区学校)、私塾(家庭学校)、书馆(家族学校)、书院(敞开招生的大型私立学校)。

各级公立学校的学生,可以自愿参加传统科举。也可以逐级升学,参加录取专业人才的制科。

朱铭仔细翻阅礼部的统计数据,发现大明的官学生数量,还远远赶不上宋徽宗时期。

全国在读小学生约6万人,县学生约4万人,州府学生约2万人,太学生约3000人。总计12万余,不如宋徽宗执政前期的16万余,更不及蔡京裁撤学校前的2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