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注意到黄锦看嘉靖的眼神,忍不住说道:“这个宦官不错。”
“嗯,黄锦确实不错。”
李长青看着黄锦解释道:“这位黄锦是嘉靖最信任的宦官,嘉靖还是藩王时就跟随在他身边。”
“嘉靖二十五年,他捐资修缮了白马寺,使寺院面积扩大到六十亩。以后寺院虽多次修缮,但始终保持着黄锦修缮后的基本面貌。”
“嘉靖三十八年,黄锦回乡省亲,得知家乡父老无桥过河,便当即决定捐资建桥。黄锦委托其弟锦衣千户黄子铠亲自督办相关事宜,并嘱咐‘建桥所需费用须自己筹措,不得向百姓索要分毫。尽快将桥建好,以便百姓通行。’。”
“黄子铠依照黄锦的嘱托,采用‘募役寓赈’的方法,并未加重百姓的负担。百姓感其济涉便民的义举,特在桥头为黄氏兄弟竖碑撰记,将此桥命名为‘黄公广济桥’。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世民几人听到这里,纷纷看着大荧幕里的黄锦赞道:“一位宦官做到如此地步值得称赞。”
李长青想到嘉靖时期的清官海瑞,他继续说道:“嘉靖时期着名的清官海瑞,他给嘉靖上书了留名后世的《治安疏》。”
“嘉靖看过后暴怒,命人将海瑞抓来欲治罪杀头,在场大臣无人敢上前劝言。唯有黄锦在一旁对嘉靖说‘海瑞谏言之前,自知难逃一死,便买来一副棺材放于家中等待朝廷治罪。’,正是黄锦这句话救了海瑞一命,留下了这位清廉之官。”
朱元璋看着画面中的黄锦,在看看‘猪头像’的嘉靖,冷声道:“依咱看,是这位逆孙不敢杀海瑞吧?”
“哈哈,嗯,确实,嘉靖不敢杀海瑞。”
李长青大致说了一下海瑞的《治安疏》。
“好!”
朱元璋大赞道:“这个海瑞骂的好啊!”
他看着李长青问道:“老弟,这位海瑞如今还在吧?”
“当然在。”
李长青看着大银幕里的嘉靖笑道:“醒悟过来的嘉靖会重用海瑞的。”
这是,司仪太监殿外传话:“内阁首辅严嵩请求觐见。”
“宣。”
很快,严嵩进入西苑。
严嵩看到‘猪头像’的嘉靖,他关切道:“陛下...”
嘉靖朝着他摆摆手笑道:“无妨,这是朕悟道后的样貌。”
“噗!”
酒楼里,李长青看着朱元璋笑出声。
大荧幕里,嘉靖抓着严嵩兴奋的问道:“严卿,你可愿成全朕的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