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盎这会儿也是将此番随李二出征的众人都请到了自己府上,甚至他还请过李二,只是李二婉拒了而已。
当然,大家其实心里都明白。
李二知道冯盎是在探听大明的虚实,毕竟他久居岭南,对大明的了解,夸张点儿说,那就是道听途说。
如今要远赴西北,他打听一下大明的虚实也在常理之中。
至于说邀请李二,无非就是告诉李二自己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心思,李二没来,也是一种态度的体现。
当然,这也侧面的体现出了冯盎的智慧。
他把所有人都请了,的确难有什么私心。
毕竟当年这些人中,想对他下死手的,可是不少。
真要说起来,这些人里面,他最感激的可能只有魏征,若非当年魏征力阻,李二搞不好都派兵南下了。
“诸位,今日老夫的意图,想必诸位也都清楚,明人不说暗话,还望诸位指条明路,他日我冯家,必有厚报。”耿国公府上,作为主人的冯盎起身拱手施礼。
其长子冯智戴站在其身后,也是微微欠身。
这些年,他虽然也收集了很多大明的消息,但在长安那地界,他真就没有在座这些人的消息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好比,在座的这些人加起来,在岭南也斗不过他们冯家一样,其实这并没什么好奇怪的。
“耿国公客气了。”长孙无忌闻言笑道,“也就是耿国公多年长居岭南,否则大明之变故,又岂能逃过耿国公的一双慧眼?”
对此,长孙无忌倒是没有吹捧的意思。
冯盎这人,可能在历史书上名声不显,但在大唐初年,那绝对是个怎么都绕不开的人物。
若非当年他率二十余州归顺大唐,真要在岭南自立为百越王,大唐就算能拿下冯盎,但决计也要花费一些代价,这对大唐后面的发展一定会起到不小的影响。
至少李二不可能在贞观初年就能顺利挥兵北上,一洗当年渭水之盟的耻辱。
可以说,大唐的盛世,冯盎是有功劳的。
“长孙仆射秒赞了。”冯盎闻言,也是笑道,“老夫说到底,也不过是山野村夫罢了,难登大雅之堂,焉能和诸位相比?”
冯盎还是很谦逊的,哪怕在岭南,他有着绝对的权力,但面对这些朝堂上的老狐狸,他也没那么自信。
长孙无忌这会儿倒是没理他,而是看向了在座的众人,笑道:“耿国公久居岭南,可能不了解大明的局势,不过在座的诸位,怕是都心知肚明,既然今日耿国公将大家伙都聚集到了一起,那也是个机会,大家觉得如何?”
一听长孙无忌这话,众人顿时就沉思了起来。
大家都明白长孙无忌这话,可明白归明白,真要挑明了,也是个麻烦事儿。
一时间,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没人说话。
长孙无忌倒是不急,他的立场很鲜明,只要李二还活着,那他就是李二麾下最忠诚的臣子,就这么简单。
至于冯盎,这会儿也不讲话了,他只是不了解一些东西,又不是真的傻,傻子也没办法平定当年隋末乱世的岭南之乱。
“既然齐国公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老夫也不藏着掖着了。”短暂的沉默过后,温彦博率先站了出来,说道,“如今的大明,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大明了。
姑且不论陛下是什么态度,但是作为臣子,的确该将大明当成一个未来可能存在的对手来看待。
别说什么大明的明王是我大唐的太子,这其实是最站不住脚的一个观点。
要知道,人家如今是王,是随时都可以登基称帝的开国之君,大唐太子的身份,已经配不上那位明王了。
最重要的是,大明汉人基数太少,整个大明,完全可以说是由各部游牧民族组成。
真要出点儿什么意外,你觉得,他们那些人会认同大唐么?
如今大明兵强马壮,而且在工业上更是领先于我大唐,若是能受我大唐辖制,一切都好说,可那位真要玩脱手了,诸位,五胡乱华之惨状,还历历在目啊!
而且,相比当年五胡乱华的那些异族,大明的那些异族,装备只会更加精良!”
听他说完,众人都沉默了。
这是不争的事实。
大明的工业本就是他们这些人的心病,如段纶,这些年想尽了办法想赶上大明的工业,可不管他们怎么放宽政策,提到待遇,进步就算再怎么显着,可就是追不上大明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