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与陛下今日谋取金齿部,便是为将来灭吐蕃做个铺垫,只待我大唐缓过劲来,国库充实了,便发起灭吐蕃之战。”
听着李钦载对大唐未来的谋划,李思文不由入了神,良久,黯然一叹,眼中闪烁着欣慰和失落的光芒。
“钦载,你长大了,比老夫强,老夫一生平庸,上不及你爷爷,下不如自己的儿子,但老夫很欣慰,我李家一代强过一代,老夫无愧祖宗英灵,死而无憾。”
李钦载沉默半晌,低声道:“爹,今生能成为一家人,便是上天赐予的缘分,家中只论亲情天伦,能力强大或平庸,跟亲情没有半点关系。”
“孩儿惟愿,能成为您的骄傲。”
…………
青楼刺案经过一夜的发酵,第二天便已传遍长安城。
长安的臣民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各种版本的所谓真相漫天飞舞。
不知为何,所有版本的真相里,“吐蕃”都成了传言中的关键词。
大唐当朝郡公被刺,生命垂危,这位郡公不仅是英国公的孙儿,也是为大唐屡立功劳的功臣,更是天子犹为器重的朝堂砥柱。
分量如此重的功臣被刺,生死不明,勃然大怒的不仅是大唐天子,也有无数的臣民。
于是长安市井坊间关于吐蕃的议论声越来越大,很多不负责任的猜测,都将幕后真凶指向吐蕃。
怀疑的证据也算是勉强符合逻辑,这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大唐与吐蕃在聊关于金齿部归属之事,但长安臣民却懂得翻旧账啊。
旧账是啥?
当年李郡公奉旨出使吐谷浑,与吐蕃大相禄东赞斗智斗勇,直到后来兵戎相见,唐军差点将禄东赞活捉。
这笔深仇不仅吐蕃人记得,大唐臣民也记得呢。
这次来朝贺大唐的是赞悉若,禄东赞的长子,为报当年的父仇,暗中指使刺客行刺李郡公。
合不合理?
说法似乎有点勉强,但,市井坊见的百姓能有多少见识,被有心人一渲染,越听越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