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散了,仍然沉浸在喜悦、兴奋、彷徨、迷惑乃至沮丧失望的这一大群人三五成群地离开了。
这注定会是不平静的一天,所有人都不得不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
冯紫英一样也有些忐忑。
之前虽然和徐光启有默契要来这么一出,甚至也为此作了很多准备,但说实话,两人都并没有就真正胜选之后该怎么来统筹协调以及如何处理顾官乔三人以及他们背后的派系人马做充分的考虑。
或者说在此之前,冯紫英和徐光启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在这一战中取得全胜。
像左光斗、吴道南、张鼐就是意料之外的收获,而崔景荣、王永光乃至毕自严这几位,冯紫英内心一样没有多大把握,顶多也就是五五开吧,在此之前冯紫英甚至没有找崔景荣、王永光等人正式谈过。
扳起指头算一算,如果除开这六位,再把顾秉谦、官应震这两位纯粹是最后已经事成定局时顺水推舟投的票算上,冯紫英真正有把握的也不过就是自身体系五票、徐光启和李之藻这两位勉强可以算是“格物”系的二票,非主流系(西南、岭南)三票,湖广系中柴恪、郭正域二票,以及北地士人中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孙承宗一票,加上通过江南商人做通工作的松江帮——陆彦章、董其昌、袁可立三票。
也就是说,真正有把握的,冯紫英只有十六票,其他的投给他的几票,把握都只在一半一半之间,极有可能是二十票到二十一票之间。
谁曾想这一投下来,像左光斗、吴道南和张鼐这些从未预料进来的票数,就直接投给了自己,而曹于汴、崔景荣、王永光和毕自严也都义无反顾地支持了自己,这才让得票数大大超过了之前的预期,彻底杀死了悬念。
这样的结果说始料不及也不为过,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之前并未就后续的安排布局做一次周全细致的商议,怎么来组建新一届内阁以及后续涉及的都察院、八部、五寺朝廷重要组成机构主要官员的安排,北地士人、湖广士人、江南士人以及西南和岭南士人的权力分配。
这里边还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问题,顾官乔三位何去何从,如果他们退隐,这三派士人中,谁会接替他们的位置,以及接替他们位置的士人领袖是否入阁以及他们入阁后空缺出来的位置怎么来分配。
当然,也不是说了马上就要拿出一个方案来,但这却必须要立即提上议事日程,需要来商讨计议,搭起框架来了。
这些都需要冯紫英这个当选首辅来与几方进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