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中。

星河棋院内。

陈未央凝视着姜云华,沉声道:

“云华,你说得是真的?”

姜云华点了点头,神色认真道:

“舅舅,您放心!”

“云华所说,千真万确!”

陈未央点了点头,缓缓道:

“没想到,你还有这一张底牌!”

“这么说来,这“文考”确实没人能争得过你了!”

此时,陈未央也得知了姜云华的这个“底牌”。

在大夏国。

几乎八成的文官和雅士,都出自一座书院。

那便是京城中的大夏书院!

书院的院主,名叫种三秋。

种三秋名满天下,天下文人,皆视他为文道魁首!

大夏朝廷上。

为首的三位一品文官,太师、太傅、太保。

三人皆是种三秋的记名弟子。

当然,之所以只是记名弟子。

是因为,种三秋从未有过真正的入室弟子!

种三秋有十余名记名弟子。

这十余人,无不是顶尖文官和大文豪。

简单而言。

种三秋,便是大夏文人的精神领袖!

然而。

整座京城之人,都不知晓。

其实,种三秋早已有了一位入室弟子。

这人就是,让京城权贵们都遗忘了的四皇子——姜云华。

姜云华幼年早慧。

无论是书法之道,还是古史兵书。

他都能过目不忘,一看便会,有如神助!

在十年前。

姜云华便被书院院主,种三秋看中,收作了唯一的入室弟子!

只不过。

由于姜云华的身份特殊。

一直以来。

都没有人知道姜云华和种三秋的关系。

作为大夏魁首唯一的入室弟子。

姜云华要想在“文考”中获胜,就跟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得知这一点后。

陈未央也是有些惊讶。

他没想到,自己最为头疼的“文考”,反倒是姜云华最不担心的。

陈未央注视着姜云华,挑眉道:

“云华,既然你有了这张底牌,为何还对这“大考”,不抱一丝希望?”

听到陈未央的话。

姜云华摇了摇头,苦笑道:

“舅舅,“大考”中的三项,我只能拿下“文考”。”

“其他两项,我没有任何机会!”

陈未央平静道:

““武考”的话,交给我吧,我会去想办法!”

说到这里,陈未央皱眉道:

“你们这“大考”,怎样才算彻底胜出?”

“若能同时拿下“文考”和“武考”,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