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Y型钢!

我的科学时代 仲渊2 3747 字 3个月前

石墨坩埚与电弧炉可谓绝配,尽管余华不清楚目前世界各国钢铁冶金业的电弧炉,采用何种类型的坩埚,但绝对没有使用石墨坩埚。

因为,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坩埚技术。

忠诚的重要性,在于这项技术是否会被泄露,拥有初中学历的熊盛刚,无疑是当前最适合学习和运用这项冶金技术的最佳人选。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和观察,熊盛刚的性格沉稳,品行善良,观察力和执行力强,最重要的是,强壮的身躯并没有影响到他的脑子。

这个人,非常机灵。

“是!”熊盛刚听到这个问题,怔了一下,面容有些涨红,背脊挺直,未加思索,大声回应道。

对军人而言,尤其是对一名战士而言,余华的这个问题,无异于……

羞辱。

但余华无比肃穆的表情,却让熊盛刚不敢生气,他从来没有见过余华露出过这样的表情。

“好,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熊盛刚,这是由我发明的新型电弧炉冶炼工艺技术资料,它可以冶炼用于制造手枪枪管、步枪枪管、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的高强度钢,以及其他优质合金钢,这份技术资料包含电弧炉的技术原理、石墨棒配方、石墨坩埚的配方及烧制要求,这是电弧炉冶炼技术最重要的核心机密,只要单炉容量达到6公斤,即可满足60毫米口径迫击炮管的需求。”

余华看着熊盛刚,右手取出连夜撰写的电弧炉技术资料,双眼炯炯有神,透出一股莫名的气势,仔细阐述和讲解电弧炉冶金工艺的重要性和关键点,以及未来应用,言语极其严肃:“而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并完全掌握这项冶金技术,明白吗?”

石墨棒和石墨坩埚的配方,是电弧炉冶金的灵魂,余华给的石墨坩埚配方,性能水平为2010年左右,完全够用。

“什么?”熊盛刚脑海仿佛被重锤击中,心头巨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

可以冶炼用于制造手枪枪管、步枪枪管、迫击炮管和无后坐力炮的高强度钢,以及其他优质合金钢!

熊盛刚的学历虽然只有初中,但耐不住他好学,愿意主动了解和学习冷门生僻的知识,正巧,他了解一些关于冶金的基础知识。

冶金水平决定钢铁的质量和性能,由于缺乏足够的冶金工艺,目前根据地的冶金水平,仍旧处于‘炼铁’状态,而无法炼钢。

铁好炼,钢难造。

应用于枪管和炮管的高强度钢,几乎是一个梦。

谁不知道自主制造武器装备的好处,但,没有好钢,怎么造的了步枪和大炮?

然而,他现在听到了什么?

眼前的余华先生,发明了一种新型电弧炉工艺,可以冶炼高强度钢和各种优质合金钢。

他,初中学历的熊盛刚,明白‘高强度钢’和‘优质合金钢’的概念和份量!

“熊盛刚,你的任务是,学习并完全掌握这项冶金技术,明白吗?”余华没有详细解释,反而再次严肃问道。

熊盛刚听出了余华言语之中的意思,一个激灵,赶紧站着军姿:“明白!”

余华点了点头,上前一步,将承载着电弧炉冶金工艺技术资料的笔记本,交到熊盛刚手中,嘱咐道:“关于这项技术的事情,等我走后,你再告诉伍先生,就说是我给他的惊喜,送给组织的见面礼。”

这个见面礼,余华准备搞点惊喜的味道。

“是。”熊盛刚心中震撼且动容,这就是天才的世界吗?

一项具有极高价值的冶金工艺技术,竟然只是‘见面礼’?

要知道,这可是组织队伍长期匮乏的重要技术,完全具有战略意义。

熊盛刚赶紧接过笔记本,如同对待绝世珍宝般保护着,整个人忽然意识到什么,双眼看向余华:“先生,您要走了?”

“天亮就走,焊钳给我。”余华点头回答道。

从眼中流露出不舍的熊盛刚手中接过焊钳,余华戴上防护墨镜,随即按下开关,双手握着焊钳,操控接入电流的石墨棒进入石墨坩埚。

“滋……”一道耀眼而炽热的电弧冒出,石墨容器内的边角料钢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熔化,温度呈指数级上升,轻而易举突破一千摄氏度,达到熔点。

所有钢材快速熔化,逐渐形成液体状态的红色钢水,释放出滚滚热意。

看着这一幕,站在旁边的熊盛刚,心中无比震惊,不由地吞了吞喉咙,原料如此迅速的升温熔化,对经常炼铁的他来说完全无法想象,整个人对于电弧炉冶金工艺有了一个真正且深刻的认知。

待石墨坩埚内的钢水充分反应过后,纯度和强度提升,余华没有继续加热,避免钢水温度过高。

将埋弧焊机功率调到中等保持当前温度,焊钳由熊盛刚操控,而后摸出一个玻璃瓶,取出五十克锰金属,放入钢水。

锰的作用为提升钢的强度和硬度,待五十克金属锰进入高温钢水,迅速融化,余华待钢和锰充分反应,再放入镍。

镍可以提升钢的柔韧性和防腐蚀性,在镍锰作用下,整块钢板的抗倾彻性能和强度,相较当前各国最先进的坦克装甲钢,会产生质的提升。

抗倾彻性能和强度整整提升10%!

如果德国人采用当前最先进的冷锻工艺,新型装甲钢的抗倾彻性能,还会有所提升。

冶炼过程仍旧继续。

脑海之中通过思维近似物理系统已经进行过上千次模拟的余华,手艺显得极为熟练,丝毫不比那些一线工人差,再加上超高运算速度的思维计算机,使得精准程度达到毫秒级别,成功率高达99%。

五分钟后,一炉完美的钢水出炉,倒入模具浇铸成型。

一块本该诞生于七十年代的装甲钢样品,就此诞生于一九三七年。

“就叫你y型钢吧,取我名字的拼音首写,希望伱能在国外大放光彩。”余华看着模具内符合预期的火红色钢板,嘴角浮现一抹微笑,眼中寄托着希冀。

旁边的熊盛刚仔细关注着电弧炉和石墨棒,他并没有注意到炉中这锅钢水的不同,当然,也无法看出任何不同,他的注意力绝大多数放在电弧炉和石墨棒上。

内部结构处于再结晶状态的y型钢,与其他钢板看起来,外观没有任何区别。

……

第二天一早,黎明时分。

刘村村口,儒雅男人,刘微,林婉等设计组成员站着,前方则是收拾好行李的余华。

没有践行宴,没有盛大的送别场面和队伍,来时安静,走时平静。

“余华同志,下次再见,学习是一件大事,祝你越走越远,成为国际闻名的大科学家。”儒雅男人面容挂着温和而亲切的微笑,朝着余华送上祝福。

“伍先生,华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余华点了点头,作揖道别。

“那就好,去吧,路上注意安全。”儒雅男人笑着。

“瑾瑜,小玉,老周,我走了。”余华转向立于右边的三人,掠过林婉、方玉和周远的面孔,言语微微郑重。

“又不是生离死别,注意安全,清华园见。”林婉露出自然且大方的微笑,似如一朵莲花般,挥手道别。

“余华,四牌楼校区见。”方玉嘴角泛着浅浅的弧度,笑容不浅不淡,如同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