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大秦末路

烘炉记 一棹碧涛 6558 字 3个月前

大秦的天空,阴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赵高,这个在秦廷中翻云覆雨的权宦,正精心谋划着他的惊天阴谋。

郎中令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成为了这场阴谋的内应。赵高谎称有大盗入侵,命令阎乐召集官吏发兵追捕。然而,这只是一个幌子,他们真正的目标是那深居宫中的秦二世胡亥。

为了确保阎乐的忠心不二,赵高竟劫持了阎乐的母亲,安置到自己府中当人质。阎乐虽心中愤懑,但面对母亲的安危,也只得听从赵高的摆布。

阎乐带着一千多名官兵,气势汹汹地来到望夷宫殿门前。他们首先捆绑上了卫令仆射,阎乐怒目圆睁,大声喝问道:“盗贼从这里进去了,为什么不阻止?”卫令仆射一脸正气,毫无惧色地回答:“皇宫周围警卫哨所都有卫兵防守,十分严密,盗贼怎么敢进入宫中?”阎乐听闻此言,恼羞成怒,手起刀落,斩了卫令仆射。鲜血溅在冰冷的地砖上,仿佛是这场政变开场的血腥信号。

杀红了眼的阎乐带领官兵径直冲了进去,一路之上,箭矢如雨,郎官宦官们有的大惊失色,仓皇而逃;有的则奋起反抗,与官兵展开激烈的格斗。然而,在这压倒性的兵力面前,反抗者们纷纷倒下,冰冷的地面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几十具尸体。

郎中令和阎乐一同冲进宫殿,利箭射中了二世的帷帐。二世在帷帐内又惊又怒,大声地召唤左右的人前来护驾。但平日里对他阿谀奉承的左右之人,此刻却都慌乱了手脚,不敢贸然动手。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只有一个宦官紧紧地服侍在二世身旁,不敢离开半步。

二世仓惶地进入内宫,满脸怒容地对那宦官吼道:“您为什么不早告诉我,竟到了现在这种地步!”宦官颤抖着身子,眼中满是恐惧与无奈,说道:“为臣不敢说,才得以保住性命,如果早说,我们这班人早就都被您杀了,怎能活到今天?”二世听了,呆立当场,心中悔恨交加。

此时,阎乐大步迈进内宫,他的脸上毫无敬畏之色,只有冷漠与决绝。他走上前去,历数二世的罪状:“你骄横放纵、肆意诛杀,不讲道理,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你,如今已到穷途末路,怎么办你自己考虑吧!”二世望着阎乐,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但仍抱有一丝幻想,他声音颤抖地说:“我可以见丞相吗?”阎乐冷冷地回答:“不行。”

二世的身体微微一颤,仿佛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但他仍不甘心,继续哀求道:“我希望得到一个郡做个王。”阎乐的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果断地摇了摇头,拒绝了他。

二世咬了咬牙,再次降低要求:“我希望做个万户侯。”阎乐依旧不为所动,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二世,似乎在催促他做出最后的抉择。

二世绝望地瘫倒在地,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他想起曾经的奢华生活,想起自己的肆意妄为,如今却落得这般下场。他知道,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秦二世胡亥满脸惊恐,对着阎乐苦苦哀求:“我愿意和妻子儿女去做普通百姓,跟诸公子一样。”阎乐手持长剑,目光冷漠,厉声道:“我是奉丞相之命,为天下人来诛杀你,你即使说了再多的话,我也不敢替你回报。”言罢,他挥手示意身后的士兵向前。

胡亥绝望地闭上双眼,拔剑自刎,鲜血溅满了宫殿的地砖。一代帝王,就此殒命。

秦二世死后,赵高神色匆匆地召集大臣,告知众人诛杀秦二世的情况。他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能够掌控一切,却没想到群臣和将领们看向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愤怒与警惕,竟没有一人表示支持。赵高心中暗惊,深知此时的局面已非他所能掌控,无奈之下,只得迎立子婴为新君。

然而,赵高岂会甘心就此放权?他心中暗自盘算,留了一手。赵高向子婴进言道:“秦本来只是诸侯,始皇统一天下,所以称帝。如今六国故地相继起事,秦已失去对整个华夏大地的控制权。六国各自独立,秦国地方更狭小,竟然以空名称帝,这样不行。应该像以前一样称王,才合适。”

子婴听着赵高的话语,心中愤怒不已,但面上却未表露分毫,只是恭敬地应下。

回到寝宫,子婴面色阴沉地与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宦官韩谈商议道:“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害秦二世,害怕群臣诛杀他,便假装申张正义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竟与楚国相约,灭掉秦朝的宗族后在关中称王。如今让我斋戒朝见宗庙,这是想在宗庙趁机杀掉我。我装病不去,赵高必定亲自来请,赵高来后就杀死他。”

两个儿子和韩谈皆点头赞同,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

斋戒之日,子婴称病未往宗庙。赵高在宫中久等不见子婴身影,心中恼怒不已。他决定亲自前往子婴所在的斋宫,一探究竟。

小主,

当赵高踏入斋宫,看到子婴安然坐在榻上,不禁怒喝道:“朝见宗庙有关国事,君王为什么不去?”

子婴冷笑一声,站起身来,厉声道:“赵高,你的阴谋早已败露,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话音未落,韩谈从暗处冲出,手持利刃,直刺赵高。赵高惊恐万分,想要躲避,却已来不及。锋利的剑刃瞬间穿透了他的胸膛,赵高倒地,鲜血汩汩流出。

子婴走上前,看着赵高垂死的面容,冷冷地说:“你这乱臣贼子,弑君谋逆,今日终于得到报应!”

随后,子婴下令诛灭赵高三族,将其头颅在咸阳城内示众。百姓们欢呼雀跃,拍手称快,他们早已对赵高的专权和暴虐深恶痛绝。

子婴即位称王,试图重振秦国。然而,此时的秦国已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刘邦的军队已逼近咸阳,子婴深知无力回天。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子婴独自站在宫殿的高处,望着城外的点点火光,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他想起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辉煌,想起了秦二世的荒淫无道,想起了赵高的弄权乱政,不禁潸然泪下。

“大秦,终究是要亡了吗?”子婴喃喃自语道。

华夏历2490年深秋,寒风瑟瑟,吹过古老的咸阳城。城墙上的旗帜在风中无力地飘荡,仿佛预示着这个庞大帝国即将走向终结。

刘邦率领着他的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攻破了武关,又以雷霆之势拿下了峣关。此刻,他们兵临咸阳,屯兵灞上,士气高昂。刘邦望着眼前这座宏伟却略显萧索的城池,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咸阳宫内,子婴端坐在王座之上,面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绝望和无奈。群臣百官们在殿下交头接耳,他们的目光不再忠诚,而是充满了对未知命运的恐惧和对新势力的期待。曾经辉煌无比的大秦帝国,如今已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陛下,大势已去,刘邦大军兵强马壮,我们已无力抵抗。”一位老臣跪地泣声道。

子婴长叹一声,他知道,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他缓缓站起身来,看着身边的妻子和儿子们,眼中满是愧疚和悲伤。

“准备吧,我们去投降。”子婴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妻子和儿子们默默地流泪,他们明白,这是唯一的选择。

一辆由白马拉着的车缓缓驶出了咸阳宫,子婴和他的家人用绳子绑缚自己,身着白色的丧服。子婴手中紧紧握着皇帝御用的玉玺、兵符,那曾经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物件,如今却显得如此沉重。

当车子抵达刘邦军前时,子婴走下马车,伏地请降。刘邦看着眼前这位落魄的帝君,心中感慨万千。

“子婴,你可知道,秦之暴政,天下苦之久矣。”刘邦说道。

子婴沉默不语,只是低垂着头。

樊哙在一旁怒喝道:“主公,此乃暴秦之君,当杀之以平民愤!”

刘邦摆了摆手,说道:“子婴已降,杀之不祥。暂且将他看管起来。”

子婴被带走后,刘邦开始部署在关中称王的事宜。他心中曾有过一念,让子婴担任国相,毕竟子婴熟悉秦地的一切。但这个想法在他心中也只是一闪而过,他深知,此时的子婴已不再是那个能够左右局势的人。

就在刘邦谋划着未来之时,项羽率领着他的楚军,如狂风般席卷而来,进入了咸阳。

项羽望着这座繁华的都城,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仇恨。他的叔父项梁便是死于秦人之手,如今他要让秦人付出代价。

“刘邦那小儿何在?”项羽大声喝道。

当得知刘邦已经先入咸阳,并且没有对秦人进行大肆屠杀时,项羽怒不可遏。

“他刘邦也配称王?”项羽咬牙切齿道。

此时,有人向项羽禀报,子婴还活着,被刘邦关押着。

项羽眼中闪过一丝杀意,“将子婴带上来!”

不多时,子婴被带到了项羽面前。

项羽看着子婴,冷笑道:“你这暴秦之君,也有今日!”

子婴抬起头,看着项羽,平静地说道:“秦之亡,非我一人之过。但今日落在你手中,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项羽怒喝道:“杀!”

随着项羽的一声令下,子婴的生命终结在了这一刻。

项羽的怒火并未因此平息,他下令纵火焚烧秦宫室,一时间,咸阳城陷入了一片火海。士兵们在城中进行着大屠杀,哭喊声、惨叫声响彻云霄。秦朝历代积累的财富、典籍、珍宝,在这场浩劫中化为灰烬。

大火烧了数日,咸阳城变成了一座废墟。曾经的辉煌不再,只剩下残垣断壁和无尽的悲伤。

刘邦得知项羽的所作所为后,心中充满了惋惜和愤怒。但他知道,此时还不是与项羽正面冲突的时候,他只能默默地隐忍,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而在这片废墟之中,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拉开序幕,那将又是一个充满血与火、权谋与争斗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