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大秦王朝

烘炉记 一棹碧涛 4364 字 3个月前

徐福带着众多的财物和满怀希望的人们,踏上了寻找仙药的漫漫征程。他们在茫茫大海中漂泊,时光匆匆流逝,耗费了无数的金银财宝,却始终未能觅得那传说中的仙药。

徐福深知自己空手而归必将面临严酷的责罚,心生恐惧的他编造了一个谎言来欺骗秦始皇。他诚惶诚恐地说道:“陛下,臣等在海中探寻多时,发现确有三神山存在。只是,我们时常被巨大的鲨鱼所困扰,无法靠近神山,故而难以取得仙药。恳请陛下派遣善射之人一同前往,若遇鲨鱼,以连发的弓弩射杀之,或许便能成功抵达神山。”

说来也巧,秦始皇在同一时期竟做了一个奇异的梦。在梦中,他与海神激烈交战,那海神的形状竟与人颇为相似。占梦的博士听闻此事后,连忙进言道:“水神向来无影无形,他常以大鱼蛟龙作为侦探。如今陛下祭祀周全且恭敬,却仍出现此等恶神,唯有将其铲除,方能寻得真正的善神。”

秦始皇听后,深信不疑,当即下令让入海之人携带捕大鱼的工具,而他自己也亲自带着弓弩,准备与那海中恶神一决高下。不久,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条巨大的鱼影浮现。秦始皇目光坚定,拉满弓弩,箭矢飞射而出,直中那大鱼。海面上顿时血水翻腾,恶鱼终被射杀。

此后,秦始皇对徐福的话更是深信不疑,派遣他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乘坐着楼船再次入海,去寻找那神秘的仙山。然而,这一去,徐福等人便如同石沉大海,不知所终。有人猜测他们或许遭遇了海难,被无情的波涛所吞噬;但也有人坚信,他们可能是漂到了某个未知的海岛,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在民间,更有传说称他们去到了遥远的日本。

秦始皇求仙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歇,他又派遣燕人卢生去追寻羡门、高誓等仙人的踪迹。同时,还令韩佟、侯公、石生等人四处寻求仙人不死之药。整个秦朝,因为秦始皇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陷入了一片求仙的狂热之中。

在这期间,有儒生对秦始皇的这种行为表示了劝谏。博士齐人淳于越向始皇建议,应当依旧实行分封宗室子弟为诸侯的政策,以使江山稳固,社稷长存。秦始皇听后,并未即刻表态,而是将此提议交给了臣下讨论。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丞相李斯站了出来,坚决反对淳于越的建议。他慷慨陈词道:“如今陛下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乃是千秋大业。分封诸侯,必导致诸侯纷争,天下大乱。过去的周朝,正因分封诸侯,最终诸侯坐大,互相攻伐,致使百姓受苦。如今,我大秦好不容易实现统一,岂能重蹈覆辙?”

秦始皇坐在高位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群臣,心中权衡着利弊。最终,他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继续坚持现有的制度和政策。然而,他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却始终未曾改变,依旧在那虚幻的求仙之路上越走越远。

秦始皇帝嬴政高坐朝堂之上,他的目光深邃而凌厉,心中满是对帝国统治的忧虑和对权力巩固的决心。在廷议之时,李斯进言,力主焚书禁书,以绝百家之言,统一思想,维护秦之统治。嬴政沉思片刻,终是点了点头,一道残酷的诏令就此颁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史书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论》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准保存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愿学法令,则以吏为师。”

这道诏令犹如一阵狂风,瞬间席卷了整个帝国。咸阳城的大街小巷,人心惶惶。士兵们四处奔走,挨家挨户搜查藏书。

在一个普通的庭院中,一位名叫张贤的儒生,正对着满屋子的书籍落泪。这些书籍是他一生的心血,是他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然而,如今却要面临被焚烧的命运。他的妻子在一旁焦急地催促:“夫君,快些把书藏起来吧,不然我们全家都要遭殃!”张贤咬了咬牙,抱起一摞书,准备藏到地窖之中。

可就在这时,门被猛地撞开,一群士兵冲了进来。“奉陛下诏令,搜查藏书!”士兵们不由分说,开始翻箱倒柜。张贤紧紧抱住手中的书籍,试图反抗:“这些书是无辜的,它们是先人的智慧结晶!”士兵头目冷笑一声:“陛下之令,谁敢违抗?带走!”张贤被硬生生地拖走,书籍也被付之一炬。

咸阳城的监狱中,关押着众多因藏书而获罪的儒生。他们在阴暗潮湿的牢房中,哀叹着命运的不公。其中一位名叫李通的老者,曾是名震一方的大儒,此刻却面容憔悴。他对着身边的年轻儒生们说道:“吾等一心向学,传播正道,却遭此劫难。这是秦之不幸,更是天下之不幸啊!”年轻儒生们纷纷落泪,心中充满了悲愤。

与此同时,嬴政的心中也并不平静。他坐在宫中,回想起那些儒生们对他政策的非议,心中的怒火再次燃烧起来。他感到自己被欺骗了,被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儒生所蒙蔽。于是,他命令御史案问诸生,要挖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在御史的严刑拷打下,儒生们互相揭发牵连。一时间,咸阳城中人人自危。终于,四百六十余名儒生被牵连出来。嬴政看着这份名单,眼中没有丝毫的怜悯,冷冷地说道:“将他们全部活埋,以儆效尤!”

咸阳城外的一片荒野上,四百六十余名儒生被押解至此。他们的脸上充满了绝望和恐惧,但眼神中依然透着坚定和不屈。张贤望着天空,大声喊道:“苍天啊,为何如此不公!”李通则高呼:“吾等虽死,但真理永在!”然而,他们的呼声并未能改变命运。随着嬴政的一声令下,士兵们开始动土,一个个大坑被挖了出来。

儒生们被推入坑中,泥土渐渐掩埋了他们的身体。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这片荒野之上。但嬴政的心却如铁石一般坚硬,他坚信,只有通过这样残酷的手段,才能巩固他的帝国,让天下人都听从他的旨意。

焚书坑儒之事过后,秦帝国看似平静了下来,但在人们的心中,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儒生们的遭遇引起了天下人的同情和愤怒,民间对秦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华夏历2483年春,大地复苏,万物萌动。在咸阳宫的大殿之上,秦始皇嬴政目光炯炯,凝视着一幅巨大的地图,他的心中酝酿着一场伟大的征战。

“蒙恬!”嬴政一声令下。

“末将在!”一员猛将应声而出,此人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正是蒙恬。

“朕命你统领主力军从上郡北出长城,攻匈奴之东!”秦始皇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末将定不辱使命!”蒙恬抱拳领命。

“杨翁子!”嬴政又唤道。

“末将在!”杨翁子出列,神色决然。

“你率偏师由肖关出长城攻其西!务必给匈奴以重击!”

“遵旨!”杨翁子领命而去。

旌旗猎猎,战马嘶鸣。蒙恬率领的主力军如钢铁洪流般从上郡北出长城,士兵们个个士气高昂,铠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另一边,杨翁子的偏师也迅速向肖关进发,马蹄扬起阵阵尘土。

匈奴的营帐中,单于得到秦军来犯的消息,顿时一阵慌乱。但他们仍凭借着多年的战斗经验,迅速集结兵力,准备迎敌。

蒙恬一马当先,冲入匈奴阵营,手中长剑挥舞,如入无人之境。秦军士兵们紧跟其后,喊杀声震天。杨翁子所率偏师也在西侧与匈奴激烈交战,他们奋勇杀敌,毫不退缩。

匈奴渐渐不敌,开始败逃。秦军乘胜追击,一举夺取了河南地。

秦始皇得到捷报,龙颜大悦。但他深知,匈奴不会善罢甘休,为了巩固胜利成果,他下令沿河置44县,移民垦守。

然而,正如秦始皇所料,匈奴不断来攻。次年秋,秦始皇再次下令,命蒙恬军北渡黄河。

蒙恬军士气如虹,迅速渡过黄河,夺取高阙,攻占阳山、北假。匈奴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最终不敌,向北迁徙。

为了彻底巩固河南地区,秦始皇下令设置九原郡。自此,今河套内外,大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的灾难,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耕田织布,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南方,秦始皇命任嚣和赵佗再次进攻百越各部族。

任嚣和赵佗率领的秦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百越各族虽然勇猛善战,但在秦军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精良的装备面前,逐渐难以抵挡。

秦军所到之处,山林震动,江河翻腾。经过一场场激烈的战斗,秦军终于征服了整个岭南地区,将其划入了秦朝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