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迟早面对

力量的失衡,加上冰河期到来导致的外族南下,两边的冲突便不可避免的成为你死我活的生存之争。

东汉对于关外异族,采取的是以夷制夷的政策,用关内乌桓对付关外鲜卑,用关内南匈奴对付关外北匈奴。

这种做法最初是有效的,但前提是有一个强大的中原政权,能压得住关内的胡人,但显然这个天下大乱的时代,这种手段已经失效了。

关内胡人迟早会联手关外胡人来,或者分头进击,调转矛头对付富庶的中原地区,导致了后世的五胡乱华。

对于这种情况,曹操应该是有先见之明的,便有了后世的白狼山之战,虽然有背信弃义的嫌疑,但反映了曹操对于天下形势的把握。

生死存亡面前,其它都不重要了。

彼时曹魏占据着整个北方,境内有匈奴、鲜卑、氐、羌、乌桓、羯、卢水胡、丁零等族,民族的复杂性和部分易叛乱地区,所以采取的策略为接受内附,积极平叛,这对于缺少劳力的中原,算是有益的补充。

但之后的内迁安置政策,便出现了大问题。

一方面其采用了将打败的关内胡人内迁的政策,将长城防线,全部放给了关外胡人。

另外一个方面,内迁人口过多,在陇右河州地区,到西晋时候,胡人已经超过了汉人,反客为主,甚至在关中地区也是如此。

《徙戎论》中提到“关中之人百万余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西北诸郡,皆为戎居”。

这事实上是等于现在的幽州并州凉州,甚至冀州司隶,百年内都变成了胡人主导的地区,加上关外胡人南下,五路乱华便成了必然。

袁熙所要思考的,便是如何以幽州为起点,防止这种历史的发生。

他心里隐隐约约已经有了些眉目,但是实施起来异常困难,毕竟以他现在的实力,很多想法是有心无力,所以只能用外交手段来弥补军事的短板。

乌桓便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袁熙的想法,是以其作为试验田,来验证自己想法的可行性。

他先前和郭嘉沮授商讨过自己的想法,两人虽然惊叹于袁熙和常人完全不同的思路,但因为没有后世的历史知识,并不能体会到未来的残酷性。

两人都觉得袁熙是不是想得有些过多了,此时最重要的,不应该是争霸天下吗?

但袁熙明白,此时不早作准备,将来可能就晚了。

所以这次他力排众议,准备商讨和乌桓谈判,展开一系列的军事和内政合作。

一是联手对付关外的流寇异族。

关外鲜卑和关内乌桓虽有世仇,但单于塌顿不想和其彻底撕破脸,免得被其大规模报复。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