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壮观古迹

2003年,回望三阳古村,这块人文荟萃的土地,拥有众多珍贵的文物和古迹,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悠久。自唐代余、李两姓始祖迁居三阳溪东的岭兜遗址以来,这里便孕育了凤林寺、蝉林寺等唐宋古刹,以及五代时期朱熹讲学的蓝田书院。

从唐末至清代,余、李、彭、林四姓的四大祠堂、宋代的龙王源庙,以及《龙井记摩崖石刻》、槐庙、东山庙等历史遗迹,元代的道观玉京观和三灵宫,明代的三里城墙,清代的文昌阁、三才堂,以及清末民国初年由教会创建的学校和天一堂长十大古迹,共同构成了三阳古村的丰富文化遗产。

在明清时期,三阳古村兴建了鳞次栉比的古宅,二百余座民居遍布村郊和邻村。唐至清代的古墓葬超过三百座,村内还有魁星阁、时思楼、聚居台、水心亭等亭台楼阁,以及月爿井、香水井、元一井等古井。凤林等石柱、石槽、“朱文公遗迹”碑、“蓝田书院墨迹亭”碑、“历代修建蓝田书院芳名者”碑等文物古迹遍布,数量达上百处。各姓家族、家庭收藏的珍贵文物更是难以计数。这些古迹不仅壮观,而且各具神韵。

蓝田书院,红墙广厦掩映在奇岩叠嶂、青松翠竹之中,朱文公亲笔题写的院名刻石,十八门人公座,宋太保康公神位古留芳;清代朱硅所撰的碑记和题字,书法家李方莲所题的草书,以及李若初的墨梅画卷,令人流连赞叹。

四大祠堂巍峨雄浑,装点于村内外的古宅青山之间,千秋俎豆,几经毁修,更显沧桑。进七余宋兴所撰、陈寿所刻的《龙井记》石刻,描绘了三井龙王的神异和三井瀑布的景象,灵动雄奇,令人如临其境。这篇石刻作品,文采飞扬,出神入化,填补了文学史的空白,成为千古绝唱。

三阳民众为奉祀南宋王朝兵部侍郎杨易而建的槐庙、东山庙,以及为奉祀受钦命前来捕杀朱熹而杀身成仁的康太保所建的太平宫太保夜,都显得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三阳人尊杨易为蓝田都城隍,通乡拓主,敬康太保“蓝田姐豆盘山中”,“留得弦歌玉邑东”,足见三阳民心对清正忠义之臣的崇拜,奉之为神。内设社学、朱子祠的文昌阁所祀的三国名将关羽,被称为夫子,与孔子、朱熹并祀,其神位房楹联曰:“孔夫子关夫子朱夫子三位夫子,写春秋看春秋继春秋一部春秋”。

独具风格的明道教建筑玉京观,其诸仙堂里的如来佛及两侧二十四位诸佛仙金身塑像栩栩如生,气派非凡。英国传教士相继在西街尾和南下湖所建的教堂“天一堂”和创办的学校“育英”“培秀”男女斋连成一片,颇具规模,悠扬的教堂钟声为这座千年古村平添了几缕异国风情。

历经千年风雨的红豆杉,又展示了三阳古村名胜古迹的神秘和魅力。以余氏天、地、人三房之名所建的“三才堂”,被视为长洋村落的“龙脉正穴”,几经焚毁而复建,演绎了三阳古村千年事名胜古道所遭受的劫难和沧桑。禅林祠倚靠兰田八景之一的“狮岩积雪”,面朝“马首嘶风”的旗山,风光秀丽。祠宇的第一座殿落是朱漆斗拱飞檐的状元坊,第二座殿落雄伟壮观,第三座殿落中厅天花上有“旋天凤凰池”建筑,独具一格。三座殿落的天井左右廊中各有三间“朝房”,专供每年冬祭器物和族长主祭执事及财务管理所用。

踏上天井正中台阶便来到祖宗门,余氏祖籍泗州下邳郡(今江苏省西北部),入闽始祖住建阳县令。子孙择居建阳王夫籍溪村,唐玄宗天宝三年(746年),余焕与弟余仲甫从建阳移居古田三阳。

余氏历代贤才辈出,如唐咸通进士官校书郎余稿,宋工部尚书、左丞相少师余靖,宋丞相少傅卫国公余深,宋朝议大夫余日强,宋礼部尚书、田郎中余象,宋仍熙元年龙飞状之余复,宋进七余安行、宋九江太守余崇龟,明御史余浚,明衡阳县令余文龙,清国子监祭酒余正健等。

全村古宅民居200多座,少部分是明代建筑13座,大多数是清代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