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并未遇到异议,连公子高和公子将闾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为多年间,他们早已习惯于依赖并维护扶苏。
此刻,在推举赢政的问题上出现了一定分歧,部分人认为维持现状直至扶苏和蒙恬归来较为安全;另一部分则觉得利用嬴政掌握军队调动权可能更有效率。
然而,争论许久仍无法统一意见。
这时王绾发言指出关键所在——必须得到始皇帝的正式指令扶苏才能继承王位。“如果将嬴政扶植上去,我们可以争取调用李信手下的十万兵力。”
王绾解释说,“即使他在某些时刻不愿配合我们也没关系,在八十万雄师面前,一切都好商量。”王绾的话使很多人纷纷点头同意,大家终于达成共识,先将赢政立为王,然后再着手进行下一步行动。
接下来便是确定行动计划:“立即给蒙武发信,让他率领蒙恬以及扶苏的三十万兵马直抵咸阳,而蒙武负责在雁门关拦截胜算不高的赢漱。”
众人都在积极商议这一系列部署,确保每一步都准确到位。
“等我们的士兵集合完毕,再推举嬴政上位!”“接着, ** 他实行分封制!”
众人经过深思熟虑后一致点头:“可以行动。”“事不宜迟,立即开始吧!”“另外,在联系那些贵族时,要告诉他们,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如果这次失败,将再也没有机会。准备好迎接嬴政的压迫吧!”“告知他们,这次是为了所有贵族的利益而行动,务必要齐心协力!”
“务必要同心!”所有人都大声呼应。
在这一刻,众贵族群情激昂并迅速展开行动。气势浩大的计划就此启动!
...
大秦帝国, 咸阳城!
尽管此时咸阳城内暗潮涌动,几乎所有贵族都已准备有所行动。调集私人部队、组织家奴等等,但是这一切并未改变咸阳城的繁华热闹。
在万花楼外依然有穿轻薄绸纱衣装女子拉客人;街市中依旧充满了小贩叫卖声;各大粮店里顾客依旧人满为患;酒馆里也是一片喧嚣,行人熙熙攘攘;所有人似乎没有一丝一毫感受到迫在眉睫的危机;甚至每个人都在兴奋不已欢呼雀跃。“新帝远超始皇帝!”这句口号在人群中不断响起。人们沸腾的原因是:公告贴出灭匈奴胜利的信息,而且颁布了长达十五年的免税政策—不仅是嬴漱发布的五年免税令生效,更是加上嬴政承诺的另五个免税年。
民众激动万分几乎泪流满面,他们欢呼、庆贺前所未有的宽仁。可是这种欢愉背后有些人提醒说这不仅是因为嬴漱免除赋税,还包含了嬴政时期五年的减负,这意味着不再喊"胜于始皇帝”的颂词!但百姓听不进去这些话,觉得是为 ** 辩护。因为之前的岁月里嬴政统治下人民受到诸多沉重压迫,长城和阿房宫建设让人们背负重负,并承受繁重赋役。他们反问到,如果不是新政带来的免税契机,谁又能奢望减轻赋税负担呢?
这一瞬间民众对前任的愤懑达到了最高点,“暴君”之声此起彼伏。
同时期," 新皇远远胜过始皇" 这句高声回荡于咸阳城间震耳欲聋。当这洪亮呼声传入了皇宫深处,赵高的神情变得极其慌乱并迅速派人锁住嬴政住所的门,以隔绝外界信息。随后匆匆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嬴政,此刻他的日程排满了事务...
他在泡茶、品茗,与李白闲谈之余,又同郑和谈论起红薯、土豆与玉米等物。兴致勃勃之时,他甚至亲自上阵,用石磨磨面,目睹小麦和玉米化作面粉的过程,并亲手做出了面条和窝头,心中满是欢喜。
当他尝了一口窝头后,又吃下一碗热腾腾的炸酱面,感到无比舒适。此时,他又不禁哽咽道:“将来,我们大秦的百姓都能吃到这炸酱面和窝头!”“大家将不再挨饿了!”他坚信:“从今往后,我大秦的子民再也不会缺食少粮了。”
嬴政笑得开怀,心情格外兴奋。一旁的赵高见到这情景,几乎要掉下泪来。他听着门外喧闹声此起彼伏,心中的复杂情感无以言表。
新皇登基以来,政策变化万千:停下长城的修建,暂停阿房宫工程,更颁布赦令,让百姓们生活有所改观。而若是当初没有这些改变,他们的日子依旧苦不堪言。想到这里,赵高只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他伫立在外,捂住双耳,尽可能地不去听那些欢呼声,但心中的思绪却始终无法平静。
咸阳城内的贵族们也不得安宁,听到民众的呼声,他们内心满是不适。“新皇远胜始皇”这样的话语,在耳中回响无数次之后显得如此刺耳。“难道说始皇帝嬴政不曾渴望为国为民付出?”可是,当时的他确实心有余力不足——长城、秦皇陵、阿房宫的建设耗费了大量物资,还有百万军队和各类俸禄、大道修缮等等……这一切都离不开粮食的支持。即便税收减少看似轻松,可实际上却需依靠国家储备。
至于如今的免除赋税,则更是通过牺牲贵族们的利益才得以实施。“凭什么他就能做到?”
这一问题萦绕在无数人的心头,使得诸多贵族怒不可遏,暗中筹备行动以抗衡新政,甚至不惜招募民间士卒壮大势力,只为 ** 这一令人不安的局势。不过几日间,咸阳各大府邸已聚起了众多私军,仅城中便超过八万之众;而若加上各地的武装,数量更是突破十万。
“一定要制止这个局面!”许多人心存愤慨,准备奋力一搏。
“我认为,现在就是最佳时机,应该立即采取行动!”一个贵族焦急地说道。
但是,其他贵族立刻制止了他:“再耐心一些!”“等蒙武的援军到达!”
“我们要等到蒙武的部队赶来再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推举嬴政继位,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众人纷纷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