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根源三问,社会规训,一意孤行

第九银河 离形去知 1003 字 29天前

记者问:你为什么买房?

农民工答:为了娶婆姨。

记者问:你为什么娶婆姨?

农民工答:为了生娃。

记者问:你为什么生娃?

农民工答:为了打工。

这则近似玩笑一般的闭环问答,曾经让幼年的姜典陷入深深的震撼之中,久久不能镇定。

实际上,这个例子,就是人的思维意识主体,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社会群体既往规训的最好例子。

这位答话的农民工,或许从来没有独自思考过根源三问。

或许独自思考过根源三问,只是并没有得出答案,从而被动接受了外在的无形规训,选择了不问因由,接受了从来如此的生活。

可就像鲁树人先生曾经发出的呐喊一般:

“从来如此,便对么?”

对错与否,权且不去讨论,在姜典看来,社会群体既往规训,是一种相当强大的力量。

其虽然并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但往往潜藏在社会风俗,亲友言语之中。

于无形之中对人施加影响,会让人不自觉的去遵从既往规训行事。

认真说起来,这种规训的本质,其实是过往某一时期,某一阶段,某一些先人对于根源三问进行思考,得出的结论。

这些人将这种结论推而广之,彼此之间互相影响,经历时间流逝,最终成型。

反过来讲,这种既往规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流逝,不断更替演变。

其演变的动因,就是一部分后来人,对于根源三问进行思考,所得出的新的结论。

当然,凡是独自思考根源三问,并得出自己的答案,试图反抗社会群体既往规训,依照其指导自我生活的人,都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

甚至很多时候,要担负一意孤行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