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婶,您是打算用劳动力来还,还是要付银子呢?”
“付银子,付银子。”王红梅笑着出声,连忙从袖袋里掏出一串穿好的铜钱。
一百文,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我跟你刘叔年纪大了,干活也比不上年轻人了,我们就付点银子就好了。”
别看他们是村里的,但是之前却都还攒有一些钱的。
这一次到山里来,虽然说损失了一些今年种下的粮食,但是住的房子不用钱,分配的地也不用钱,他们的银子也没有其他花销的地方。
甚至里正还说了,以后的田地也不用交税,只要他们认认真真的把地种上,把粮食侍弄好了,那这辈子可以说不愁吃,不愁穿了。
姜绾点头,让王红梅把铜板放在木箱子里。
她亲自去给王红梅称盐。
十斤盐,她称多了一些,大概多了二两左右。
王红梅笑着道谢,把盐袋子捆上,抱着它高高兴兴的回家去。
接下来就是其他的村民们了。
有王红梅的例子在前边,他们也都把五斤盐提高到了十斤。
大部分的人都是掏铜板的,只有小部分的人,选择换劳动力。
不管他们选择怎么做,姜绾都没有区别对待,都是给他们把盐称得够够的,绝不少他们一点。
全村都分完了,缸里还有小半缸的盐。
一旁装铜板的木盒子,也已经满满当当的了。
姜绾等人走完了,才把大缸收到空间里,再把装铜钱的木盒子收起来,这才关上门,与谢衍一起出山去。
一段时间没走了,出山的路已经被野草覆盖住了。
得亏有谢衍这个活地图在,不然的话,姜绾他们肯定会迷路。
几人背着干粮,从早上走到了傍晚,才从山里出来,来到了原来的桃林村后山。
到了外边有人活动的地方,他们就不敢大声说话了。
全都放低声音,甚至行走都是走那种能够遮挡住自己身形的地方。
慢慢的从山上摸到了村子后边,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
他们要在这里歇下了。
四个人并不敢进村里去,而是选择在姜家原本的后院外,暂住一个晚上。
只是还没等他们从林子里钻出去,就听到了远处传来一阵喧哗的声音。
谢衍听力很好,在听到那声音之后,谢衍立刻让何大郎,赵大郎慢慢的往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