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方向和办法

处理违规军士只是刘能遇到的一个小插曲,他和诸葛亮真正需要面对的是要如何攻略洛阳。

从函谷关到洛阳有两条路,一条是一路向东,穿过弘农和陕州,一路抵达洛阳,另一条路则是向南穿越秦岭,然后顺着洛河一路向东,可以直达洛阳南郊。

其实这两条路没有多大的区别,正常情况下都会选择顺着弘农和陕州去洛阳,因为这条路地势要平坦许多,刘能和诸葛亮的意见都是如此。

不过,南郑侯魏延却有着不同的想法。

因为他连续两次偷袭都取得了成功,所以他希望能独领一军,从南路顺着洛河攻入洛阳,至少这样做可以省时省力,说不准还能将曹叡阻挡在洛阳之外,直接覆灭掉魏国。

对此,诸葛亮的态度是坚决不同意。

他的理由很充分。

一来是因为这条路需要穿越秦岭,行军比较困难,即便魏延穿越过去,也未必能在曹叡的前面抵达洛阳。

二来是因为这条路上人烟稀少,想要弄到足够运载兵马的船只,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另外,即便魏延可以弄到足够的船只,拦住了魏帝曹叡,却还是要面对魏帝曹叡和城内守军的前后夹击,魏延此行,不可能带太多的兵马,而洛阳城外又无险可守,以魏延带的那点兵马,魏帝曹叡想要覆灭他们实在是太简单了。

但是,魏延却以危机与风险共存的理由反驳。

他认为,汉军如今连续大胜,已经气势如虹,魏军面对汉军的时候压根提不起丝毫战意,只会望风而逃,他这次率军过去,只会有惊无险,不会出任何问题。

刘能对此的态度则是模棱两可。

从稳妥性上看,诸葛亮的态度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魏延率军偷袭洛阳的计策很明显有着非常大的风险。

首先,他选的这条路虽然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抵达洛阳,但毫无疑问困难重重,就像诸葛亮说的那样,船只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其次,函谷关距离洛阳太近了,两者相距只有300里,如果用军驿急递的方式,只需要一个白天就可以抵达,即便曹叡不会用军驿的速度返回,那么即便正常行军的话,最多也不会超过10天,而短短十天时间,而魏延的计划就是,曹叡按照每天30里的速度行军。

不过问题是,曹叡率领数万败兵,只会以这么慢的速度行军吗?当然不会,他又不是傻子,怎么会给汉军追上他的机会。

所以,如果按照魏延的计划行事的话,那极有可能是魏延刚刚登岸就迎头装上曹叡撤退的的大军。

一支兵马在敌人的国都附近遭遇到敌人的前后夹击,这意味着什么许多人都知道。

但是,刘能也不得不承认,魏延的计划如果真的成功了,那对于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大的助力,甚至又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不过刘能将SWOT分析列了一下,并赋予了相应的分数之后,刘能便确定了下来,还是诸葛亮的办法最为靠谱,便立刻倒向了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