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跃川回来后,立刻与兄弟们聚集在一起商议。他们深知,山里这块地盘是他们的根基,不仅不能舍弃,还要设法拓展;他们这支队伍,是他们的立足之本,不仅不能解散,还要趁着这个机会发展壮大,作为日后的暗棋,以备不时之需。
商议妥当后,韩跃川开始挑选跟随他进县城的兄弟们。他要带几个信得过的兄弟进县城,帮他管钱管物,还要有一些人作为保驾的随从。最后,他选定了老二杜少陵作为他的贴身护卫,杜少陵武艺高强,为人忠诚,有他在身旁,韩跃川心里踏实;老三余挺足智多谋,就当智囊顾问,为他出谋划策;此外,还带了几个平日里与他一心,能跑能跳的好手,这些人都是真心实意跟着他干的。
从这以后,张师爷可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不仅要向韩跃川详尽介绍这个县里的各种状况,比如各个当权人物的姓名、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派系关系和利害冲突,还得教韩跃川他们进城以后的生活习惯。这其中包含各种交际往来的礼节、规矩,举手投足间的仪容仪态,还有谈话时的技巧和方法。
他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讲解,生怕遗漏了任何重要的细节。张师爷心里清楚,进城以后,只要把几个重大的交际应酬和出头露面的场合应付过去,往后的一切事情,都可以由他这个师爷出面处理,到那时,事情就好办多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队伍里却引发了一些争论。
有些兄弟慷慨激昂地主张,韩跃川既然握住了印把子,就应当为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发声、办实事。要去劫富济贫,狠狠惩治那些欺压百姓的恶霸地主和为非作歹的土豪劣绅。他们言辞激烈地说道:“不然,我们这么多冤枉钱买个县太爷做什么?去县城里遭那份罪做什么?还不如我们在山里头真刀真枪地跟他们干,来得爽快一些呢!要是谁进了城,就去学那些坏老爷的做派,腐化堕落,帮着地主老爷欺压老百姓,去剥削穷苦人家,不管是谁,我们都绝不姑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主张字字都说到了韩跃川的心窝里,他认真聆听着,每一个字都深深地铭记在心中。
但是,这些话却让张师爷陷入了困境。实际上,他从心底里并不反对这些穷苦兄弟们的想法,不然,他也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跟着他们干了。然而,他心里更明白,这个县城表面上处于大明的统治之下,衙门里坐着的虽是一县的父母官,但实际上,层层权力都掌控在地主老爷和乡绅们的手中。于是,他苦口婆心地劝韩跃川,在县城里行事,还是要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千万不能让那些人察觉出端倪。
只能先以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形象示人,不能把在山上当江洋大盗的那套作风表露出来。更不能做出越界的事,一旦露出破绽,那可就全完了。
要整治那些坏人,以后有的是时间,得慢慢来,就像用慢刀子割肉一样,虽然缓慢,但安全。
这些乡绅地主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聚族而居,即使杀了几个带头的,也无关大局,新的头目马上又会冒出来,若想在这灾年多救百姓,万万不可鲁莽行事。
可是,韩跃川他们坚决不同意与恶霸们同流合污,所说的和张师爷完全不是一个论调。这可让张师爷绞尽了脑汁,他和韩跃川他们反复商议,仔细琢磨,最后总算商量好了各自的角色设定,尽量做到既能隐藏身份,又能在不暴露的情况下为百姓做些事情。
比如当个特立独行的书呆子县老爷,得罪了人也好往回找补。
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又仔细地约定好了以后往来联系的方式,这才出发。他们先是悄悄地前往西安,在那里精心购置了行李,穿上了崭新的官服。
一切收拾妥当后,便从西安摆出排场,大摇大摆地向这个县城进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