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少秋,已经不能用大儒来形容了。
大儒,只和名声有关,其影响力,至多在朝堂或是士林之中。
唐少秋不但是大儒,更有着不同阶层中的重要地位。
上至天潢贵胄,下至贩夫走卒,知晓其名者,需以“师”为敬称。
前朝时,季伯昌入殿参朝,大骂不公,天子不公,百官不公,世道不公,以不公二字为核心,延伸开来后详细阐述并且问候满朝君臣全家。
之后季伯昌被抓入天牢,满京中无一人为其求情,不敢,也没法求,谁求谁死。
唯一人,虽未求情,却以实际行动做出了表态,此人正是唐少秋,前朝帝师。
在季伯昌被抓入天牢的第二日,唐少秋上书请辞,辞掉包括帝师在内的诸多官位。
唐少秋什么都没说,又如同什么都说了。
宫中震怒,又无可奈何,因唐少秋没犯法,没犯罪,声名极广,又是士林领袖之一。
要知道前朝末期的时候,最后一位昏君已经进化成暴君了,看谁不顺眼的话,没罪也要栽赃出罪名。
可唐少秋入朝为官后一生没有任何污点,根本不是想栽赃就栽赃的。
辞官后,唐少秋创办了一家书院,名为博文堂,也是唯一建在京中的书院。
改朝换代后,博文堂已有就读学子四百余人。
开朝十余年来,科考三次,凡榜上有名者,国子监占了至少占了五成,其他五成,博文堂占了其中两成,剩下三成,天下各道书院学子共分之。
天下读书人入读书院,最优选择自然是国子监,若无法进入国子监,那便要入博文堂。
只是博文堂并非是读书人就收,而是极为重视品性、家世清白等等。
除此之外,博文堂教授学子只有三年,从入学到毕业离开,只有三年时间。
国子监和其他一些书院,并没有一个太准确的毕业时间。
比如谁谁谁去了国子监,如果今年科考没考上,那就继续读,读到下一次科考,哪怕下一次科考还是没考上,还可以继续读,直到不想考了,或者实在是岁数太大说不过去了,才会离开。
这就是为什么国子监和好多书院里的监生们都快差辈了的缘故,最小的学子,只有七八岁,最大的,都奔三了,孩子都快科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