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政通人和

傍晚,叶知秩在勤政殿召开了一场特别的朝会。这是新政后设立的"实务议政"制度:各部门官员直接汇报实务,当场讨论解决方案。今天的主题是边境贸易政策。

"陛下,自实行新贸易制度以来,边境十六州的商税收入增长了三成。"户部侍郎报告道,"更重要的是,各族商人往来频繁,有助于民心相通。"

一位边境州牧补充道:"现在不少异族商人都派子女来内地学习我朝文化,这是最好的政治。"

叶知秋欣慰地点头。她深知,真正的统治不在于武力,而在于文教。新政推行以来,朝廷不仅选拔各族人才,还特意保护和发展各地特色文化,这种包容开明的政策赢得了四方归心。

夜幕降临,御书房里灯火通明。叶知秋正在批阅各地呈送的新政成果报告。其中一份来自江南的奏折特别引人注目:当地结合新学理念改良了蚕桑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效。"萧远珩为她斟了一盏参茶,"比起空谈仁政,这些切实的改变才能真正惠及百姓。"

叶知秋放下奏折,望向窗外的月色:"我常想,为政之要,不在于一时的轰轰烈烈,而在于持续的点滴改变。就像行医,重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猛药,而是调理根本的良方。"

正说着,一位内侍匆匆进来,报告说杏林院的考生考评结果出炉了。这是新设的医学科考,专门选拔医学人才。叶知秋立刻展开榜单,看到不少熟悉的名字,都是这些年在各地医馆崭露头角的良医。

"医者仁心,这是我叶家的传统。"她轻声说,"如今朝廷广开进贤之路,让更多怀有仁心的人有机会施展才华,这才是真正的仁政。"

第二天一早,叶知秋微服来到城中体察民情。街市上热闹非凡,不仅有传统的商铺,还有不少新式学堂和医馆。一家书肆前围满了人,原来是在售卖新编的实用教材。

"这是我们根据新学要求编纂的。"书商兴奋地介绍,"里面既有传统经典,也有实用知识,连农家子弟都爱看。"

走过一条小巷,叶知秋看到一家私塾门前贴着告示:除了传统功课,还开设算学、医术等实用课程。几个孩童正在认真地学习辨认药草,神情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