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李崇光,那肯定是要弄回来的,至于弄回来之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谢琅的话,在场的有一个是一个,皆露出了震撼之色。
李崇光出征的时候,公主确实有分担一部分朝政。
但从未有像这次,一开口直接要监国大政。
这是要给,还是不给?
“公主,如今陛下身陷敌营,我军损失惨重,半数文臣武将又死伤殆尽。此时风雨飘摇之际,一旦决策有误,后果将不堪设想,公主若将朝政揽于一手,出了事又当如何?”
文臣中走出一人,年约四十,老陈持重,他是左副都御史张于明,由于左都御史随着李崇光出征,生死未卜,如今的都察院,就属他的官位最高。
张于明接着道:“此值多难之秋,我等应当勠力同心,共克时艰……”
“正因为是多难之秋,朝廷现在需要一个主事人,若政令不能统一,决策迟迟不能决断,延误了军机,那才是最大的祸事。”
“而那个主事人,除了我,你们别无其他选择。”
“我身为燕昭皇帝之女,当今陛下之妹,天潢贵胄,大燕公主,有资格、也有权利总摄大政,包揽一切庶务。”
谢琅直接打断了张于明的话,盛世需要群臣建言献策,各抒己见,而乱世则需要令出一门,政令一统。
朝堂上也只需要有一个声音。
那就是她谢琅的声音。
还好她附身的李镜明在朝堂就已有根基了,这也是她对李镜明最满意的一点。
若真是游离在朝堂之外的公主,那就得使用非凡手段了。
随着谢琅的话落,大殿再度沉寂了下来。
谢琅的话确实嚣张,但现在朝堂也确实需要一个总揽大政的人。
在皇帝出征的时候,没有一个主事人,很多决策都下不下去,一个意见能讨论个半天。
若是一封紧急的军报上来,大家对此争论个不休,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半天没个结果,那前线,早就凉了。
不过若是需要一个主事人,太后不行,她久居深宫,或许宫斗在行,但朝政可不是宫斗,关系到一国之兴亡,容不得出半点差错。
吏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不够格,至于够格的丞相,也随着大军出征了。
而其他宗室,又不在京城,至于其他人,更不需要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