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接着说:“这气血的反应啊,就像咱们观察星星一样。如果问题离心脏(咱们可以理解为身体的‘中央处理器’)近,反应就小,像夜空中离月亮近的星星,虽然小但清晰;要是离得远,反应就大,就像远处的星星,虽然大但模糊。如果气血的‘光芒’比平时大了一倍,那就是身体在拼命调整,变化很明显;要是大了两倍,那可能就是大病要来了,得赶紧注意!反过来,如果小了一倍,变化就缓和;小到两倍,那就是身体在温柔地提醒我们,注意小细节,别忽视身体的小抗议哦。”
黄帝点头:“嗯,有道理。那气血的这些变化,对身体到底是好是坏呢?”
岐伯解释道:“好就好在它是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就像自然界的福报和惩罚。做得好,身体就奖励你,让你更健康;做得不好,就惩罚你,让你不舒服。所以,观察气血的变化,就像看天象一样,高远的可能影响不大,但低近的就得小心了。这就像你抬头看天上的星星,远的星星闪烁你可能不在意,但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你肯定会注意到吧?”
黄帝笑得更欢了:“哈哈,老岐你真是越来越会讲故事了。那岁运太过或者不及,又是怎么影响身体的呢?”
岐伯认真地说:“岁运太过,就像天上的行星偏离了轨道,跑到北边去了,这时候身体的某些功能就可能过度亢奋,得小心调节。如果岁运和身体的运气相合,那就像行星各走各的道,互不干扰,身体就和谐健康。岁运太过时,就像星星害怕得失去了颜色,还会影响到它的‘母亲’(五行相生中的母脏),而岁运不及呢,就像被欺负了一样,颜色都变成了它克制不了的那种(五行相克中的相克色)。这时候啊,很多人就会懵懵懂懂,不知道身体在干啥,其实啊,这就是身体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该注意啦!”
黄帝感慨:“原来如此,看来咱们的身体真是个复杂又神奇的宇宙啊!”
岐伯点头:“是啊,陛下。所以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顺应自然,调和阴阳,让身体这个宇宙和谐运转。就像咱们现在喝茶聊天,也是在给身体放个假,让它也享受享受这悠闲的时光呢!”
黄帝好奇地问岐伯:“哎,你说那天灾人祸的预兆,到底是怎么个对应法呢?是不是跟咱们生活里的那些个小情绪、大环境都有点关联?”
岐伯微微一笑,那笑容里仿佛藏着千年的智慧:“黄帝陛下,您问得妙啊!这自然界的灾害,确实各有各的‘化学反应’,咱们得细细品。您看,时节到了,万物生长有盛有衰,就像人心情好时吃嘛嘛香,心情不好就食欲不振。而那天灾人祸来侵扰,也有它们自己的脾气,有的逆来顺受,有的却硬碰硬。还有啊,那些‘留守’的灾害,有的影响大,有的却只是小打小闹。表现在外,有的看着就让人揪心,有的则还算温和。再深一层,这些灾害背后,还有宿命的较量,胜负难料。所以啊,这些征兆一出现,吉凶祸福也就跟着定了调。”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继续追问:“那你说的‘善恶’之分,又该怎么理解呢?是不是就像人的情绪那样,有喜有怒,有忧有丧?”
岐伯点头如捣蒜:“对头!自然界的这些变化,也像极了人的七情六欲。有温润如春的喜悦,有狂风暴雨的愤怒,有绵绵不绝的忧虑,也有萧瑟凄凉的哀伤。还有湿润滋润的‘泽’,和干燥难耐的‘燥’。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常态,咱们得像侦探一样,仔细观察,才能捕捉到它们的蛛丝马迹。”
黄帝笑着点头:“有意思,那这些情绪啊,哦不,是自然现象的高低强弱,有区别吗?”
岐伯摆摆手,笑道:“陛下,您这问题问得深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的现象气势磅礴,有的则显得微不足道,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响应,其实是一样的。就像咱们人,无论高矮胖瘦,面对同样的挑战,都得努力去应对,不是吗?所以,人也要学会顺应自然,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
黄帝哈哈大笑:“说得好!那再问问你,这道德教化、政策法令的变动,还有自然界的升降起伏,它们之间又是怎么相互影响的呢?”
岐伯沉吟片刻,缓缓道来:“这道德教化、政策法令,还有自然灾害的变化,它们之间啊,就像是舞台上的演员,各有各的剧本,各有各的节奏。谁也不能强加于谁,谁也不能多占一分便宜。就像春天不会突然跳到冬天去,政策也不会一夜之间大变样。它们之间的往来、大小变化,都是遵循着各自的规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就像是身体的经络,有升有降,缺一不可,共同维持着生命的平衡。”
黄帝好奇地问:“哎,岐伯啊,你说这病啊,它是怎么来的呢?有没有什么玄机?”
岐伯微微一笑,那笑容里仿佛藏着千年的智慧:“黄帝陛下,这事儿啊,得从‘气’说起。您想啊,自然界里那和谐美好的景象,就像是‘德化’,是气运行得顺畅、吉祥的象征。而咱们人类社会那些规章制度,就像是天地的‘政令’,让气有了秩序,各安其位。有时候呢,气候会来个突然变脸,那其实是自然界在自我调节,恢复平衡,咱们称之为‘变易’,是复归的标记。可要是遇到天灾人祸,那就是‘灾眚’了,是气受伤的开始,也是疾病滋长的温床。”
“再深一步说,当五行之气相互制约、平衡时,身体就和谐健康;一旦它们之间失去了平衡,相互间不能和谐共处,那就是生病的前兆了。要是这时候再被外邪趁机而入,那病情可就得加重几分了。”
黄帝一听,连连点头:“妙哉!你这番话,简直就是精辟到闪光的理论,是大圣人的智慧结晶啊!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大道,让我们能一直探索到无穷无尽,深入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我听说啊,真正懂得天道的人,他说的话必然能在人间找到对应;善于谈论历史的人,他的见解在今天也能得到验证;而精通气理的人,他的智慧会在万物之中彰显无遗;那些能顺应天地变化的人,简直就是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而那些深谙变化之道的人,更是能够洞察神明的奥秘。这样的高论,除了你岐伯,还有谁能说得如此透彻呢?”
岐伯谦虚地摆摆手:“哪里哪里,陛下过誉了。”
黄帝想了想,接着说:“这样吧,这么宝贵的学问,得好好保存起来。咱们挑个黄道吉日,把这些话刻在玉简上,藏进最神圣的地方,每天清晨我都来读一读,就叫它《气交变》吧。而且啊,每次阅读前,我都要斋戒沐浴,以示对这份知识的敬畏。传授给后人时,也得慎之又慎,不能让这智慧的火种轻易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