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抵达上海府
“魏国公徐辉祖和申国公邓镇(这里是个小错误,明太祖朱元璋在邓镇继承爵位的时候就改了申国公,从这里开始修改过来)负责军演等一应训练。”
随着朱标话音落下点到名的几人纷纷拱手领命“尊令 ”
“老二,你还是负责总调度。”朱标又说道。
朱樉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连看都懒得再看一眼朱标,头也不回地紧跟着众人快步走出了东宫书房。
他心中暗自咒骂着:“这个狗太子!”
自从再次被卷入繁忙的事务之中后,朱樉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一刻也不得停歇。
如今,他不得不暂时告别皇宫那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回到自己位于宫外的秦王府居住。
由于需要频繁往返于应天与本地之间处理各种琐事,朱樉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
眼看着新年将至,他自己手头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去解决呢。
一想到这些,朱樉忍不住又低声痛斥起那个令他心烦意乱的朱标来。
他紧紧裹着身上那件厚厚的棉衣,翻身上马,扬鞭而去,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很快便消失在了应天城的街道尽头。
值得庆幸的是,得益于朝廷在政务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工部的工作进展异常迅速。
就在当天下午,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们便与朱樉一同踏上了征程,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正是上海县。
这些工匠将参与到重要工程的选址和建设工作当中,为推动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夜幕降临的时候,朱樉终于抵达了上海县的港口。
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建设,如今的上海府港口已然初现规模。
不仅如此,港口附近便是东海舰队的司令部所在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舰整齐地停靠在岸边,全副武装的士兵们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
正因如此,上海府的安全状况得到了充分保障,无需过多担忧。
而良好的治安环境也吸引了周边地区众多商人纷至沓来,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从上海府出海开展贸易活动,使得这片土地日益繁荣昌盛起来。
也因此,上海府的经济倒是很不错,县城也比起一般的县要大不少。
朱樉迈着稳健的步伐缓缓走下港口,海风轻轻拂过他的面庞,带来一丝咸涩的气息。
此时,早已等候多时的上海府前知县正满脸笑容地迎上前去。
朱樉定睛一看,不禁露出几分惊喜之色:“呦呵!竟然是你这小子啊!我可记得当年你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