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衍推开周公庙山门时,陈仓城的灯火已如星子坠入渭河。于是一一行人在市区休整一晚,明天出发去姜太公钓鱼台。
姜太公钓鱼台位于秦省宝鸡市陈仓区伐鱼河畔的伐鱼谷中,相传为西周开国元勋姜尚(姜子牙)垂钓遇周文王之地。
据《史记》记载,姜太公曾在此以直钩离水三尺垂钓,留下“愿者上钩”的典故。
此处现存钓鱼台、璜石(传为姜尚垂钓坐石)、文王庙、太公庙等遗迹,其中文王庙始建于唐代,明清时期重修,建筑古朴庄重,碑刻林立,记录历代文人题咏。
景区内山水相映,古柏参天,唐代诗人李白曾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赞誉此地。
作为周文化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钓鱼台不仅承载着姜太公“兴周伐纣”的传奇历史,更成为中华智慧与隐逸文化的象征。
晨光初露,伐鱼河方向的云层裂开鱼形缺口,夏先衍咬下最后一口豆花泡馍,而后带着众人出发了。
姜太公钓鱼台静卧于陈仓伐鱼河谷深处,伐鱼河如一条青鳞巨蟒蜿蜒穿行于峭壁之间。一线天光劈开幽谷,照见河心那块形如璜玉的玄青巨石——传说姜尚垂钓的璜石上。
峭壁倒悬的虬松枝干上凝着霜色,细看却是历代文人题刻的篆字,李白的“八十西来钓渭滨”墨迹随水雾蒸腾,化作白鹭掠向对岸文王庙的朱漆山门。
太公庙飞檐垂落的铜铃无风自鸣,檐角嘲风兽吻吞吐的云气里,隐约浮动着《六韬》排兵布阵的卦象。庙前九曲栈道贴崖而建,青石板缝里钻出的野薄荷叶脉竟生着金文“非龙非彨”的纹路。
转过鹰喙岩,忽见深潭如镜,八百年前文王拉车的辙印沉在水底,鎏金爻辞如游鱼穿梭其间,阳光斜射时,《周易》乾卦“见龙在田”的符文便随波光跃上崖壁,与岩画中八百诸侯会孟津的图腾重叠。
庙宇深处,檀香如丝绦缠绕梁柱,姜太公塑像端坐神龛。塑像衣袂褶皱间暗藏《六韬》密文,每道衣纹转折处皆嵌着微型卦象,当香火明灭时,坎离震兑的爻符便在绸缎上流转如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