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265面,辛四、心魂染悟见佛踞台。
这一科是讲到当我们刚开始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时候,其实我们这个正念的力量,是去逼迫到我们无始的无明妄想,当然无明妄想它这个时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反弹,它也会逼迫我们心中的正念。真妄两种的念头在心中互相逼迫的过程当中,就产生心神魂魄的气息互相的涉入;这时内心当中会产生一时的感染跟领悟,而见到佛陀安住在莲华台上,是有这种相貌出现。
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这一念心当然是修止修观的心。他的心是什么相貌呢?澄露皎彻。“澄”指的是止的力量,安住真如的那一念的心叫澄;“露”指的观的功夫;止跟观的功夫是皎彻,清楚分明的现前。这时后引生一种内光发明;“光”指的是一种善种子,他过去生曾经有忆念佛陀、观想佛陀,这时因为止观皎彻力量的逼迫,就把过去的善种子显现出来。
显出来是什么相貌呢?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他在佛堂打坐,当然是娑婆世界,看到的大地是泥土的,但突然间他看到他的地上怎么都变成紫金色、墙壁也是紫金色的,大地也是紫金色的,而且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他远远看过去外面那些小鸟、动物,全部变成佛陀的形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
古德说:这时候他是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整个无情的世界跟有情的世界,要回归到一心真如的一个前兆,这是好现象。这时他看到了三种佛:第一个、毗卢遮那,法身佛遍一切处;第二个、报身佛,踞天光台,无量光明、无量相好的报身佛,坐在放大光明的紫金台上;第三个、应化身佛,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一个华就有百亿的国,一个国就有一尊的释迦如来,每一尊如来都是相应一朵莲华。这时候三尊佛,法身、报身、应化生是同时出现。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只是因为你止观的相应,心神魂魄,互相涉入,而灵悟所染;把你过去生去忆佛、念佛的善根逼出来,在心光深入的修学中把它逼出来,而能够照见诸佛的世界,只是暂时的相应,不是真实的成就圣道。假设你以平常心面对,这个是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我们要说明一下「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我今天把佛相执着是真实的,产生执着,怎么就会着魔呢?着魔就是因为你心动,你心一动就有机可乘。我们前面说过,你修止观的时候很多人是不同意的,魔不同意,你的冤亲债主当然也不同意。过去生我们曾经造了共业,大家都是随顺生死之流,你现在要逆生死流而顺真如之流,他当然不同意啊!他不同意,他平常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你一直正念真如,真如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没有人敢靠近的,但是这时候你仁者心动,他就有隙可乘。
海公讲一个故事说:在过去的禅堂有一个维那师父,他止观的力量很强,他一入定的时候,他的神识就能离开身体,前面说的,身能出碍。他偶尔有时候跑出去玩一玩又回来,但是有一天晚上,他肚子实在饿的不得了、非常饿。因为在禅宗他们功课很多,在早期的禅堂是过午的。晚上饿的不得了,他怎么办呢?他神识出去以后,他就跑到厨房去偷锅巴。
古时候锅巴放在碗里面泡水,把它搅一搅就这样喝下去,暂时的止住饥饿。但他吃了以后他觉得不好意思,这是大众的东西,所以他就拿了很多的锅巴,就禅堂里面的禅师每一个人手上分一个锅巴。他想他吃了,别人也应该吃一份,然后又回到他的身体。一次二次,方丈和尚就觉得这个人要对治一下,方丈和尚的禅定功夫比他还高深。这时维那师父一入定,他的神识又跑出去了,方丈和尚跟他的侍者说:你把他的身体抬到我身边来。因为方丈和尚的定力比他深,这维那师一回到禅堂的时候,找不到自己的身体非常紧张。有一个同参道友说:你的身体被方丈和尚拿走了,在他的旁边,你要向他忏悔。维那师父回去就向方丈和尚忏悔,方丈和尚种种的诃责才把身体还给他。
这意思就是说:今天你的神识会出去,这只是一个征兆,让你知道而已,你的心不能够随顺它的,你一随顺它以后,你就仁者心动。万一你的神识出去了,你的冤亲债主把你的身体占有,你怎么办?你就很多状况会出现。所以我们在这时候要观想即空、即假、即中,它只是一念心性所现的影像,是唯心所现;你今天会出去、会在里面、在外面、在中间,它都是一念真如本性所现的影像,如此而已。你要的是真如,而不是它所现的影像,你要追求的是摩尼宝珠,不是摩尼宝珠所现的小东西。这地方大家要很清楚,你的目标是要回家,而不是在回家的过程当中的那些小花!不是这个意思。
小主,
辛五、精明逼现空成宝色
“精”就是精纯明了之心,这时逼迫无明妄想,突然间在虚空当中,成就七宝的颜色现前。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用功的内涵:又以此心,“心”就是修止修观之心。在止的心中,它是精研妙明,“精研”是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妙明”是所观的现前一念心性。他不断的一次又一次的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不随妄转,但是他这过程当中有一点偏差。怎么偏差呢?这以下说明,他在修止观当中产生的小偏差。
「抑按降伏制止超越。」我们在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时候,当然妄想是不同意的,它肯定会来干扰你。干扰你当然我们要对治,有时候修观,有时候修止来对治;观是观察它因缘性空,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没有一个真实的体性;修止就是继续的专注。这个修行人他在对治妄想的过程当中,他是用「抑按降伏」,完全用禅定的力量,加以压制、加以降伏,而这样的一种压制、降伏的力量太超越了,止观已经不均等。止的力量过强,观的力量薄弱,所以完全是用禅定的力量在事相上压制妄想。当然这地方妄想的反弹力量就更大了,所以妄想就反弹到整个虚空去了。
这时候无明妄想它就把它反弹,忽然见到十方虚空,虚空本来没有颜色,怎么变成七宝之色?而且突然间变成百宝之色,而且同时出现,颜色跟颜色之间也不互相障碍,这是第一个,七宝百宝之色。或者在虚空当中出现了青黄赤白,各各纯现,单纯一色;欸!虚空怎么变成红色的?或者这虚空怎么变成青色的?虚空中又出现各式各样的颜色。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我们压抑妄想功夫做得超过了,定多慧少,缺少善巧方便;因为妄想的反弹,暂时看到这样的色法,他不是真实的成就圣道。假设我们以平常心,不随妄转,把心继续再拉回来,这个是好现象;假设产生执着,即受魔邪。
前面四科我们看色阴的变化,他所见到的是有色相、有颜色;比方说,他身体出去了,看到外面的山河大地,或者身体看到里面的五脏六腑,或者看中间的气息,这都是有色相。这一科是看到了无色相,看到虚空的变化,所以他这个人,他在破色阴的时候是越来越微细。因为诸位知道,色阴有二种,一种是有色相,一种是无色相;无色相就是虚空,虚空也是一种色阴。所以他这个时候,他的止观已经脱离了有色相,而开始在消灭无色相,在消灭过程当中,色阴一时的反弹,所以他的功力已经渐渐的深入了。
辛六、心见密澄暗室覩物
“心见”在禅定的内心当中产生“见”的功能,他能够密澄,他心的相貌是非常的澄清而且寂静;在禅定澄清寂静的心中,在黑暗中能够见到种种的物,看到各式各样的人,也见到各式各样的物。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忽于夜半,在暗室内,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此名心细密澄其见,所视洞幽,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止观的心不断的深入,他产生一种“澄彻”,寂静照了的功能更加的广大,而且精光不乱,禅定转深,他的内心已经专注而不散乱。
我们前面说过「净极光通达」,一个人禅定转深的时候,他的心光就加强,他六根见闻嗅尝觉知的功能加强。表现在眼根是怎么回事呢?忽于夜半,在暗室内,见种种物他突然间,在晚上一片黑暗当中,在黑暗的房子他能够见到种种的物品,而且跟白天看到的东西是一模一样。而暗室物,亦不除灭,乃至于在黑暗当中的那种障碍物,比方墙壁、门、窗,也不要把它拿掉,他就直接能够透过墙壁,就能够看到种种的东西,不但是黑暗相,连墙壁都能够透过去。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内心寂静的力量加强、心细,内心微细,而且特别的澄清寂静,而产生强大见的功能。所以他能够在非常幽暗的处所看得清清楚楚,但这只是暂时的相应,不是真实的成就圣道,如果以平常心来面对,把心再拉回来,安住在现前一念心性,继续用功是善境界;假设在这地方产生攀缘、执着,那就受到群邪的干扰。
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修行人他的禅定转深了,它强调是禅定转深。禅定转深以后,他内心产生光明,净极光通达;所以他六根光明突然变强,他眼睛能够看到黑暗中所有的东西,甚至于连墙壁都不能障碍他。这只是暂时的相应,因为他出定以后,他又恢复原状,这只是一时的相应而已。
辛七、尘并入纯烧斫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