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容貌如佛」是在形容前面的具足住。这个菩萨他在方便具足住的时候,他是胎相已成,人相不缺,外表看起来跟佛长的是一个样子,当然长得比佛还小,也没佛陀的作用,但是外表看起来跟佛差不多。进一步,「心相亦同」,前面是讲外表,这地方是讲内心;他内心当中,实智权智也慢慢慢慢的具足,叫「正心住」。空观假观的智慧,慢慢在一念心中,慢慢的增长广大。
不退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什么叫“身”呢?表现在外的,能够见闻觉知叫「身」,比喻菩萨方便善巧的智慧。菩萨在广度众生的时候,他所施摄的方便,你可以看得到的。「心」就是菩萨自己内心调伏烦恼的智慧,我空法空的智慧,这一部分我们看不到叫「心」。权智跟实智已经逐渐的成就,而且日益的增长广大,叫「不退住」,道心已经不退了,菩提心不容易退转。当然这时候还没出胎,菩萨还在修行进修当中,但是他的内心权智跟实智,已经跟诸佛有慢慢一点相似了,最重要他的菩提心不退转。
童真住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童真住」就是前面的身心合成,他的色身跟内心在母胎当中,念念的吸收母亲的滋养而增长广大。菩萨不断的亲近十方诸佛,一方面增长自己的空观来调伏自己,一方面增长自己的假观来成就自己的方便,这时候他已经有佛陀的十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华严经》讲如来是具足十身:一、菩提身,二、愿身,三、化身,四、力身,五、庄严身,六、威势身,七、意生身,八、福身,九、法身,十、智身。
菩提身、法身、智身这三个属于内身,佛陀自受用,别人不能跟佛陀分享,我们不能见闻觉知的;其余的七身叫外身,是我们可以受用的。这叫「童贞住」,他在母胎当中还是很天真,虽然空观假观具足,但是没有经过历练,很天真;虽然天真,但是佛陀的十种身他都具足了。
法王子住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前面的五六七八,在古德的判教当中…海仁老法师认为五六七八,他叫做长养圣胎,一二三四叫做入胎;这地方就是慢慢的慢慢的亲近十方诸佛,学习广摄方便来长养圣胎,增加自己的权智,权巧方便的智慧。到了法王子住这个菩萨出胎了、毕业了,形成出胎。他在母胎当中十月的怀胎,他对佛陀的实智权智两种功德已经具足了,亲为佛子。他已经真实的从佛陀的家族当中诞生,而成为佛陀的一份子,我们讲「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少分」,这个人已经正式出胎了,名为「法王子住」。
灌顶住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菩萨从家族出胎以后,他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慢慢慢慢的到二十岁,这个人已经长大成人了,可以独立了,这时国王就要把家业付给他。比方说,一国的大王,“大王”指的是掌管四大部洲的金轮王。金轮王的儿子叫太子,刹利王的儿子叫世子。如果是一个金轮王,他就把他的诸多国事,把它其中一部分委托他的太子;如果是刹利国王(管理一个国家),他就把他的长子,他也一样把一国里面几个小部分的区域,委托给他的长子。他必须要灌顶,用四大海水来灌其顶,叫「灌顶住」。这时候长大成人,他要正式的继承佛陀的家业,开始要走入人群度化众生。
所以说,前面的十信,他主要是信解,仰信真如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这叫「相似」。到分证的时候…我们看菩萨刚开始证入佛性的时候,他并没有马上采取度化众生的行动,他也是入胎、长养圣胎,然后出胎,到最后长大成人到了灌顶。这地方他都是破无明证法身,在《唯识》的经论对于十住菩萨,有一个偈颂来形容他内心的相貌:「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
《唯识》初心的欢喜地,就是圆教的初住。一个刚开始证入法身破无明的菩萨,他的特点就是他有一些俱生的烦恼,他有与生俱来任运生起的我法二执。比方说,须菩提尊者他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的断德是等同别教八地菩萨,圆教是八住。以断德来说,我们不讲他的善巧方便,不讲他的智德、恩德这两部份,先讲断德。
但是你看须菩提尊者,他在走入人群的时候,他是舍贫从富,他喜欢摄受那些福报大的人,在社会上有地位的居士。你不能够说他攀缘,因为他一个阿罗汉,他根本就没有三界的贪爱烦恼,他连色界的禅定都不贪爱,何况是欲界这种有苦恼有过失的安乐呢?但是他就是特别喜欢摄受富贵人家。又比方说,大迦叶尊者,他的特点舍富从贫,他就是很喜欢摄受那些贫穷下贱的弱势团体。他也是大阿罗汉,两个人都跟平等法性不相应,俱生犹自现缠眠。都还有一些微细的我执法执的烦恼在活动。十住等于是在调整微细的我法二执这一部分,但是慢慢的亲近十方诸佛以后,当然菩萨就会进步。
辛二、明十行
【图一】
“行”就是菩萨经过十住的整个止观的修学,增长自己的实智跟权智以后,慢慢的破无明,慢慢的增长内心的法身,开始产生十波罗蜜的妙行。而这个十波罗蜜,完全是从利他安立的。菩萨的行波罗蜜跟我们在行波罗蜜完全不一样,当然我们的境界是差一段距离,不过这个“十行”我们迟早要经过的。所以我们先随喜功德,先将善种子种下去,佛法是先有种子再有开花结果的,我们先用随喜的心来看十行菩萨的功德,未来我们就可以开花结果。
欢喜行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欢喜行主要的特点是成就「施波罗蜜」。善男子指的是十住位已经圆满的菩萨,他已经在佛陀的家族中诞生,而且已经成就灌顶,已经长大成人了,不能老是待在家里面,佛陀开始付给他一些事情做。这时候他的心中已经俱足无量如来的妙德,他的实智权智两种的功德都慢慢的俱足,所以他能够十方随顺;他能够随顺十方众生差别的根机,来观机逗教,来做种种的财施、法施、无畏施,叫作「欢喜行」。
“欢喜”是在形容诸行,菩萨在布施的过程当中,他内心是欢喜的,因为他要有众生,他才能够历练。十行以后那可不是普通的菩萨,他经过前面安住,他对真如已经是很坚固的安入,他深深的相信我们一念心中俱足法身、般若、解脱,他缺乏的就是历练,假借众生的因缘来开显我内心的功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他看到众生的时候他起欢喜,因为他没有众生他怎么去开发他的功德?没办法开发他的功德。因为他前面的十住都是在亲近十方诸佛,在做自我的调整。到十行的时候他开始下化众生,来到五浊恶世苦恼众生的世界开始历练。历练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怎么样呢?十方随顺起大欢喜,众生是怎么样的根机,他就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度化他,而且度化过程中起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