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义一】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这一段是[请佛加被]。阿难尊者他只是悟得清净的法身,他还未证得,所以他再次请求佛陀开示。[大雄]是佛陀的法身;[大力]是依止法身所产生的智慧,它能够破烦恼障;[大慈悲]是依法身所生的慈悲心。阿难尊者这时候,他希望能够更进一步消灭他微细的烦恼。在蕅益大师的判教,阿难尊者他这时候觉悟了清净法身,他的阶位是圆教的初住位,断见惑,他知见的烦恼破坏了,但是他还有爱取的思惑。在《楞严经》佛陀说:阿难尊者你已经觉悟了清净的法身,你也知道妄想是不真实的,是外境的刺激产生的,你现在慢慢的能够不为烦恼所扰动,能够成就不动尊。但是你无量劫来在六根门头中累积很多的习气,这个都要消除。微细惑就是要经过二十五圆通,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从六根门头当中,去洗刷我们过去所残余的烦恼习气。

这段经文等于是承先启后,把前面三卷的观念作一个总结,又带动下一段二十五圆通的修行。所以他说[希更审除微细惑],等于是再一次的请法,使令我能够早一点把六根的烦恼洗干净,而成就无上菩提,到十方界去广度众生。这是请佛陀更进一步的加被。

第三段是说明[道心不退]:

舜若多性可销亡,铄迦啰心无动转。

阿难尊者修习《首楞严王三昧》的特点,就是道心不退。舜若多就是虚空的意思,虚空是无形无相的,我们看到树木被台风一吹,倒了,房子也被台风吹倒了,但是我们没看过虚空被破坏了。这段的意思是说:即便虚空是可以破坏,即便铄迦啰(金刚)是可以破坏的,我的心还是不动转。这段的经文可以看出《首楞严王三昧》它的理体,它的根本的思想就是[妙湛总持不动尊],不变跟随缘二种观念。我们这一念心跟这观念接触了以后,产生一个修德。这样的修学有什么好处呢?从自利的角度能够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只获法身,破除我们的颠倒想。从利他的角度,我们能够产生坚固的誓愿: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首楞严王》的殊胜,它能够从这地方来加深我们自利利他的功德。

甲二、别释

乙一、原文

大佛顶者,即心自性之理体也。随缘不变,融四科而惟是本真。不变随缘,妙七大而各周法界。喻冰水之始终,惟是湿性。譬太虚之群相,不拒发挥。十界一心事造与理具,遍摄遍含。一境三谛,横辨与竖历,非并非别。依此成自行因果,故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即此为化他因果,故名诸菩萨万行首楞严。因果妙修,全归性具。化他力用,宁隔体宗。二本明而金沙立辨,二义决而华屋有门。圆通既陈,信方便之无非圣性。圆根既选,知耳门之独利此方。明诲殷勤,戒乘俱急。道场安立,显密互资。无渐次而立渐次,能历之正助圆彰。即位次而非位次,所历之转依如幻。精研七趣,只因迷此大佛顶理而妄受轮回。谁达空华无别体。详辨五魔,本求悟此大佛顶理。而中途成惑,那知妄想作根原。是诚一代时教之精髓,成佛作祖之秘要,无上圆顿之旨归,三根普被之方便,超权小之殊胜法门,摧魔外之实相正印也。所以一念示人,灭业障如翻大地。依教行道,成菩提如观掌果。智者大师,闻名遥礼,不惮dàn其劳。般剌尊者,剖膊远传,不辞其苦。智旭生逢像季,获遘gòu雄诠,自非大士神功,曷hé繇yáo染指,特以文圆义妙,旨远趣深。注疏虽多,宗极未立,悲了义之尚隐,痛迷津之孰告,不辞固陋,聊殚dān隙明,遍采众长,折衷一理,研精竭思,再述玄文。不敢与前人苦较是非,但自向斯经深求脉络。愿我同仁,虚心着眼,必有知其同异浅深,违顺得失者矣。

出自藕益大师全集 第六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玄义这段是蕅益大师他在解释楞严经之前的序,这段序蕅益大师讲了三个重点:第一他先解释经题,第二他将经文的纲要作说明,第三讲他自己作《楞严经》注解的心态。

乙二、释义

丙一、约经题明性修二德

小主,

【图一:见要义一评论区】

从经题中我们知道《首楞严王三昧》它所依止的性德跟修德。 [发明真性] [性]就是真实的理性,这个就讲到性德。我们整个《楞严经》的修学观念,就是根据[大佛顶]这三个字(到经文再解释),简单的讲大佛顶就是真如理。蕅益大师说其实《首楞严王三昧》就是在正念真如。真如理表现在内心,我们称之为佛性,表现在万物称之为法性,大佛顶理就是我们所依的性德。大佛顶是什么相貌呢?

大佛顶者

即心自性之理体也。

这地方的关键就是[自性]。我们在修大佛顶的时候你要有一个观念,大佛顶的道理是本来就是这样子的,自性就是众生本具的,我们只是恢复它本来的相貌,不是你后来增加的。譬如你从小接受教育,我们要好好的帮助别人,我们要好好的读书,这观念是怎么来的呢?这不能说本具,因为你是受过教育,经过后来的薰习产生的,这是外来的。但大佛顶理不是,是不管你怎么流转,你永远不会改变的一个本性。当然我们现在离我们的本性很遥远,所以到底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呢?蕅益大师说: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二个相貌:

随缘不变,融四科而惟是本真。

不变随缘,妙七大而各周法界。

我们原来的面目有二个面目:一、不变性;二、随缘性。我们凡夫就是失掉这个不变,二乘人失掉随缘。我们简单讲一下:凡夫的心是变来变去的,到处乱变。你看我们的心跟如意的环境接触产生一个乐受,产生贪爱的想法,我一定要越多越好;我们接触的环境是我们不如意的、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