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二哥即使不搬走,能帮上家里的除了煤,其他的也不多了。
杜薛荣看看三妹才十五、四妹才十二,距离上班挣钱还早呢,而且即使过了十八岁,也未必能找到班上;也不知道三妹杜薛兰上不上高中,要是上,挣钱的时间又要往后延了。
杜薛红后来没再跟二姐继续追问午饭的事情,反正她说了也不算,只能人家做什么自己吃什么了。
杜薛荣一个人在厨房忙活着,烫了面,醒着、切白菜,泡粉条,准备劈柴煤块,慢条斯理、有条不紊的干着活。
中午贴的饼子,有两块出溜到粉条汤里了,杜薛兰和杜薛荣每人一个,再加上一碗汤,这顿饭就结束了。
连着两天,杜薛荣不上班,除了做饭、收拾屋子,还顺带照顾杜薛兰,杜张氏虽然不太高兴,但是也没冲谁发作。
杜薛荣上班之前,嘱咐老三自己多注意,实在不行需要帮忙了,就跟老四好好说话,杜薛兰不置可否。
杜薛荣也不好嘱咐老四杜薛红照顾老三,用老四的话说,“二姐你这话说不上!”
杜薛荣说不上来对家里的感觉,她班上也有年龄跟她父母差不多的,但是人家孩子没有这么多,日子过的相对平和,至少比自己家整天鸡飞狗跳的强很多。
她觉得父母生的孩子还是太多了,但是这也就是想想罢了,事已至此,她能做的也就是帮衬着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事小张对自己在家里的‘所谓的地位’很不平,一直劝她赶紧找个婆家嫁了。
杜薛荣想想,谁家又不是一地鸡毛?
父母那一代人里,生个五六个、七八个孩子的大有人在,反倒是生两三个的是凤毛麟角,再说了,太过富裕的家庭,人家谁能看得上自己?
‘门当户对’,自古就是有道理的。
并且,杜薛荣认为结婚嫁人,不是因为‘该’,而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