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滕王阁序观大唐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意思听着很普通,这里物产精美,有如天上的珍宝,宝光直射天上牛、斗二星所在的区域。

如果是一般人,听着就是这个意思了。

但长孙氏不是,她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她自是知道,这一句其实是蕴藏了一个典故,典出《晋书*张华传》。

在《晋书*张华传》中有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于是张华请了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所致。后来,果然在地下挖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星间的紫气就消失。

这个记载当中,雷焕是豫章人。

挖掘出宝剑的地方,也是在豫章这个地方,位于豫章丰城!

《滕王阁序》写豫章,这一句直接用出豫章的传奇故事,既是呼应,又是加强,自是精妙无比,让人叹为观止。

长孙氏同时也知道,后面的“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其实和“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是差不多的,都是呼应和加强。

这“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是引用东汉时的典故。当时徐孺为名士,德行为众人所敬仰。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却单独为徐孺设一榻,平时挂起来,徐孺一来就把榻放下。

在此之后,客人到家做客,就有了“下榻”的说法。

很快,随着《滕王阁序》内容不断的写出,长孙氏内心的惊叹越来越浓烈了,因为她发现这里面的句子和典故太强烈了,而且有着强烈的“灵光一现”、“天纵之才”的感觉。

还是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一句来说,这其实是不仅和前面呼应、和典故呼应,更是和后面呼应、和作者的真实情况呼应。

往后看,长孙氏看明白了,原来是豫章闫嘟嘟举办了一场宴会,作者来参加的,感到很荣幸,于是他用了“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个典故,这既是暗捧闫嘟嘟是爱才之人,媲美东汉嘟嘟陈蕃,也是抬高自己,将自己和徐孺相提并论。

“天纵之才!真是天纵之才!”

长孙氏的脑海里很快有了一个强烈的画面,一个天才偶然路过豫章滕王阁,参加了豫章闫嘟嘟的宴会,在宴会上提笔挥毫,顷刻间就是一篇《滕王阁序》传世佳作。

这人不是天纵之才又是什么?

只有天纵之才,才能够在没有准备的、偶然的情况下文不加点,写出一篇传世佳作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当长孙氏念叨到这一句时,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惊叹、喜悦、激动之情,忍不住惊呼道:“奇文!此乃千古奇文矣!”

李世民哈哈一笑,面上喜色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