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五大窍穴

(阅读提醒:本书及本章一切内容皆为作者虚构想象,切勿当真,读者一切模仿与相信情节皆与作者无关。)

俗话说“扬长避短”,所有凡间生灵都遵循这一点,可以说这是一条自然法则也不为过。

而超凡境,就是与这一自然法则背道而驰,超凡脱俗,不断克服身体与灵魂弱点,并将其化为长处,直到圣境巅峰,修士灵魂与肉体将再无弱点,直至完美。

而开境所克服的人体弱点,便是穴位,人体穴位各有所妙,甚至还有部分穴位为死穴,破之即死,其他的穴位受损也会对修士身体造成不同的伤害。

但这些,都是对于凡胎境的修士所言。

开境之道,正是借助‘窍穴’这一奇妙构造,将修士体内的穴位弱点一一化解,化腐朽为神奇。

窍穴是开境修士体内储存和将“死气”转化为“活气”的重要部位,位于多条经脉交合处且穴位所在。

在此前,修士转化气只能依靠丹田进行。

除了转化气之外,部分窍穴可以根据修士的需要,具有直接释放气,对外攻击的攻击性窍穴,或对内强化身体防御的防御型窍穴。

修士有“五大窍穴”,也称“五大基本窍穴”,位于下丹田(脐下小腹部,阴交、气海、石门、关元,神阙(又称宗窍)),中丹田(胸部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上丹田(印堂穴(又称“泥丸宫”,控制头部与胸口的经脉连接和运转),百会穴(百脉交汇处),风池穴,控制头部与背部的经脉连接和运转),心脏(心俞穴),背部甲宫(大椎,灵台,命门,双天宗,双魂门),共22个小窍穴。

下丹田,作为修士体内最为宏大的大窍穴,亦是“死气”蓄积最为丰沛之地,其内蕴藏着五个至关重要的小窍穴:阴交、神阙、关元、气海与石门。阴交:隔绝丹田大量气转化时对身体的影响;神阙,关元,气海:于开宫境构成“神宫”,神阙主“化象”,关元主“构容”,气海主“坍缩”;石门主要是防御外部力量对丹田的冲击以及维持稳定。

中丹田,则肩负起护卫人体内脏与促进气息流转的重任,其内包含六处精妙的小窍穴: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以及中庭。璇玑,作为“紫宫”与上丹田“天宫”间气流转的关键枢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而得名“上极”。华盖,紫宫,玉堂:于开宫境构成“紫宫”,华盖主“构容”,紫宫主“化象”,玉堂主“坍缩”;膻中:保护内脏,维持稳定;中庭,则是连接“紫宫”与下丹田“神宫”气流转的桥梁,同样承载着调控重任,故有“下极”之称。

上丹田位于人体大脑,主要作用是改善人的灵智以及加强对自身气的操控,包含三个小窍穴:印堂,百会,风池。印堂:开启灵智,加强对于气的掌控和运用;百会:保护大脑,守护精神,灵魂;风池:“天宫”与“紫宫”及头部以下部位沟通的主要通道,保护大脑,维持气的运行稳定;三个窍穴于开宫境构成“天宫”,保护头部精神,灵魂,加强对气的操控。

心俞穴,由于位于心脏处,全身能量流通与压缩最大处,所以也是修士最强窍穴,作用是保护心脏,增强心脏的泵送血液能量能力,提高身体机能,于开宫境构成“心宫”,主保护,不能作为攻击性窍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