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命运时刻!质变!总攻!

“我接下来会正式表态,支持大英帝国对清国的全面战争。”

“我会支持额尔金伯爵成为联军主帅,对清廷发动毁灭性战争。”

“在关键时刻,我会配合苏曳,及时制止额尔金的战争,让他拯救中国,助他入主中枢。”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有两个。”

“第一个,他需要完成和大英帝国的对赌协议,在1860年1月30日之间,九江工业区获得六百万两银子的利润,分给大英帝国三百万两。”

“第二个,他需要表现出强大先进的科技成果,帮助明年世界博览会前所未有的成果,带来天量的利益。”

“这两条,如果他做不到的话,我们的路线就彻底失败了。”

“而他苏曳入主中枢的计划,也意味着彻底的失败,因为到那个时候,额尔金伯爵的远征军会把他也列为大英帝国的敌人,进行毁灭打击!”

阿尔伯特亲王道:“距离对赌协议的最后期限,已经很近了,只有区区几个月了。”

“距离伦敦世界博览会,也只有不到半年了。仅仅依靠现在的这些科技成果,还无法震撼世界,还无法取得轰动性成功的。”

巴厦礼道:“亲王殿下,请您放心,有几个科技成果已经在九江的实验室中获得了巨大的突破。我们上百个教授和科学家在中国取得的成就,是不敢想象的。”

亲王道:“要快,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苏曳的时间也不多了。”

……………………………………

次日,阿尔伯特亲王正式表态。

他赞同,支持大英帝国对清朝进行报复性战争。

终于,在很多人眼中可能阻挠这一场大型战争的最大力量彻底消失了。

这一场几万人的远征,已经彻底决定。

接着,阿尔伯特亲王拜访首相,表示额尔金伯爵是最了解清国之人,虽然上一场战争失败了,但是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证明自己,也证明大英帝国的实力。

他支持额尔金伯爵再一次成为远东的最高统帅,成为这次对清国大型战争的最高统帅。

这个最大的反对者都同意额尔金伯爵的连任,那么作为额尔金伯爵的支持者,首相更加没有理由反对。

然后,大英帝国国会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对清国扩大战争协议。

接着,再一次任命额尔金伯爵成为远东战争的最高统帅。

接下来,就是出兵规模的剧烈讨论了。

历史上,联军最大一次规模,出动了一万八千人。

而这一次,因为第二次大沽口战役的伤亡惊到了英国国内,于是提升了战争规模。

不管是海上舰队的数量,还有陆军数量,都大大提升。

最终决定!

英、法、美三国,共同出兵三万人。

出动各类型舰船一百九十三艘。

这比历史上的规模要大出了许多,真正一股毁灭性的力量。

…………………………………………

巴厦礼再一次和额尔金伯爵会面。

“伯爵大人,我马上要返回中国了,虽然之前我们已经有过协议,但我还是要再重复一遍,舟山不要打,南方七省的范围都不要打。”

“上一次舟山的危险局面,希望不要重演。”

额尔金伯爵不言,表示默认。

而巴厦礼就这样站在这里,等待他的回应。

额尔金伯爵怒道:“我觉得你这次提醒,完全是多此一举。”

巴厦礼道:“很多事情,还是说开了比较好,免得又出现上一次的不愉快,任何冲突,最好都消弭于萌芽之中。”

“告辞!”巴厦礼离开。

然后,他用最快速度乘船离开伦敦,返回中国。

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他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了。

…………………………

这段时间的苏曳,已经扔掉了所有的政治工作。

完全专注于两件事情。

明年世界博览会的科技成果。

和英国人的对赌协议。

仅仅只有几个月时间了,他需要赚到六百万两银子的利润。

而且是完全合法合理的利润,每一笔都要经得起审核。

所有的布局,都要到了收获的时刻。

这一关过了!

那就是彻底的蜕变。

不仅仅是对他个人,尤其是对整个国家来说。

在最完美的时机,在最好的条件下,走上工业化之路。

虽然两年时间过去了,纺织厂已经开始投入了运行,但是还没有进入大型量产。

钢铁厂,依旧还在建设中,依旧是吞金巨兽。

黄包车厂,仅仅只是完成了部分生产线的建设,到目前为止,仅仅只生产出不到一千辆。

唯独卷烟厂,因为依靠大量人工,已经全面量产很长时间了。

距离对赌协议,仅仅只有不到四个月了。

按照正常方式而言,九江经济试验区想要完成六百万两的净利润,完全是不可能的。

就算把现有所有的产品全部卖出去,也赚不到这个数字,甚至连一半都赚不到。

但是对于苏曳而言,想要完成这个利润,难度一点都不大。

他要给国内和英国方面的一个震撼,一次强烈的震撼。

…………………………

目前,所有生产出来的黄包车,都已经投入到各个大城市了。

苏州、杭州、上海、长沙、武昌、厦门、福州等等。

已经有上百个车夫,跑了一两个月了。

效果是惊人的。

这个东西一出现,很快就取代了滑竿和马车。

因为不管是优越感,舒适性都大大增强了。

投入市场后不久,这些试运行的车夫就赚得盆满钵满。

生意太火爆了,根本有拉不完的客人。

甚至出现了大量的包车客人。

这点根本不意外,因为苏曳经过周密的计算,就算再增加二十倍,三十倍,运力都无法满足南方这些大城市。

因为这是一个完全真空的市场。

所以早期的黄包车夫,会享受一段很长时间的红利期,能够赚钱到手软。

甚至很多人会因此发家致富。

但是,苏曳这第一笔大额利润根本不会从这些车夫身上赚。

因为不知道有多少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商机,已经蠢蠢欲动,要成立行会。

这些商人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计算,按照现在的暴利期,一辆黄包车可能两年不到就能收回所有成本,接下来就是纯赚。

而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一次性采购足够多的黄包车,然后找来足够多的车夫。

把黄包车租给这些车夫,我不管你每天能赚多少钱,但你每天把份子钱交上来就是了。

经过一两个月的试运行,这些商人已经全部摸透了,甚至这个城市需要多少辆黄包车,最大利润有多少,都计算得清清楚楚。

一旦发现有钱赚,商人就是最敏锐的一群人。

根本不需要九江派人接触,这群商人纷纷跑到九江求购黄包车。

来得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甚至很多没有试运行的城市,也有很多商人跑来。

包括京城,也不例外。

胡雪岩宣布,将在十一月十一日,九江经济实验区将进行销售大会。

届时,将出售明年各个城市的黄包车配额。

总共六万辆黄包车。

为了避免引发恶性竞争,为了让所有人有钱赚,基本上每一个小型城市,只出售给两个商人。

中型城市,只出售给五个商人。

大型城市,只出售给十个商人。

超大型城市,只出售给二十个商人。

而且不采取竞标方式,尽管供不应求,但黄包车的定价依旧是120两一辆。

如果竞争激烈,将采取抽签形式售卖。

这个价钱,当然很贵,利润高得吓人。

不过哪怕到了民国,一辆好的黄包车,也需要一百多个银元。

如果作为普通交通工具,它当然贵,但作为赚钱工具,而且是垄断性质的公共交通工具,这个价钱就一点都不贵了。

几乎所有商人听到这个价格,都长长松了一口气。

这个价钱买车,有得赚,而且早期车少的时候,能大赚。

盯着黄包车生意的,都是一些中型商人。

而权贵商人,则盯着另外一门生意。

烟草!

这才是苏曳培育最久的生意。

无偿给各级高官提供配额香烟,已经整整一年多时间了。

南方各省官场,军队都不知道有多少人上瘾了。

当然,香烟更重要的还有社交属性,面子属性。

之前很多人对这东西不屑一顾,觉得它根本比不上鸦片,而且抽烟袋的人不知道多少,也没见到种烟草的人发财。

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培育,这些权贵发现,不只带有多少人对三钱银子一包的富山春居图趋之若鹜,根本就是有价无市,抢都抢不到。

北方很多官员没有配额,就有商人专门在黑市上淘,然后贿赂给这些北方的高官。

而且想要作假?也几乎没有可能性。

因为九江出产的这些香烟,有特殊的香精不说,就连包装都精美无比,包装纸都仿制不出来。

而且每一种牌子的香烟等级分明,能否符合各个阶层的装逼要求。

有心人稍稍一计算,就能知道这里面惊人的利润。

只不过,中小型商人就不要奢望了,这笔钱肯定是属于权贵的,是要进行利益绑定的。

紧接着,胡雪岩再一次宣布。

同样是在十一月十一日,九江将正式出售香烟专卖权。

每一个省,只能有三个经销商,将以六折的价钱拿货。

而且,任何经销商都必须按照原价出售各个品牌香烟,不得涨价,也不得跌价。

也就是说,给各省经销商留出了四成的利润。

这是一笔何等巨大的肥肉?

各省权贵,纷纷趋之若鹜,派遣心腹前往九江。

接下来,胡雪岩又宣布,同样是在十一月十一日,召开放声机招商大会。

依旧是十一月十一日,召开棉布、丝绸招商大会。

顿时间,所有后知后觉的人都发现了。

十一月十一日。

是九江经济实验区的大日子。

能不能成功,能不能赚大钱,就看这一天了。

虽然对赌协议的最后期限是一月三十日,但是苏曳怎么可能卡在这个时候?

英法联军很快就要打过来了,他必须趁着这个宝贵的空白期,完成招商大会。

赚取天量的利润,完成对赌协议。

不但要向大英帝国证明,和平合作路线的优越性。

向阿尔伯特亲王,向包令和巴厦礼,还有十几个英国财团证明,你们的选择没错,你们的豪赌将会收获惊人的利益。

而且还要对国内大批权贵进行利益捆绑,未来他进入中枢,就会有大量的利益盟友。

总之,1859年,十一月十一。

是苏曳最最重要的日子,也是整个九江经济实验区最重要的时刻。

…………………………

巴厦礼还没有回中国,但是包令就在九江。

他整个人都陷入兴奋之中。

不仅是他,还有白岩、胡雪岩、白飞飞、苏全、沈葆桢等人,都很兴奋。

尽管这一天还没有到来,但他们已经看到胜利的光芒了。

这一天招商大会,肯定会成功。

关键是会成功到什么地步?

因为来九江的商人,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了。

各省权贵的心腹,密使也纷纷赶来。

山西商人,蒙古商人,福建商人,江南商人也纷纷到了。

哪怕最不起眼的丝绸和棉布,都有很多商人前来。

因为,他们参观过苏曳的纺织厂。

被这无比巨大的规模惊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厂房,而且还在扩建中。

先进的纺织机,依旧源源不断从英国运来。

光纺织女工,就是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