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看着自己的婆娘,无奈地叹了口气,又转头对小凤和林儿说道:“今天多亏了你们,要不是你们帮忙,这损失可就大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愧疚,他知道自己的婆娘刚才的话实在过分。
“哎。”小凤叹了一口气,这声叹息中,有对桂花蛮不讲理的无语,也有对堂弟陈寿的心疼。她本是一片好心,却换来桂花的指责,心中难免有些委屈。但她也明白,在这紧急关头,不能计较太多。她不再多言,马上转身,快步跟上已经冒雨前行的林儿。母女俩的背影在雨中渐渐模糊,却在陈寿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陈寿静静地站在那里,望着她们离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感激。
所以说,庄稼人啊,真的是随时都在看天吃饭。他们的生活与天气紧密相连,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关乎着一年的收成。而这些应对天气变化的方式,皆是有赖于庄稼人在漫长岁月中积累的长久生活经验。若没有这些经验的指引,便极有可能像陈寿家一样陷入困境。他们抢收之时,天空晴朗,本以为不会下雨,可谁能想到,等到真正下雨之际,却因之前的误判而未能及时将粮食收起来,眼睁睁地看着辛勤劳作的成果面临被雨水冲刷的风险。
而小凤家则截然不同。他们深知天气的变幻莫测,宁可误收十次,也不愿让粮食有一次被雨水淋湿的可能。他们总是小心翼翼,时刻关注着天空的变化,只要有一丝下雨的迹象,便立刻行动起来。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欲来,他们都不辞辛劳地忙碌着,只为了能将粮食安全地收入仓中。只有当粮食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仓里,他们那颗悬着的心才算真正安稳下来。因为他们明白,这些粮食不仅仅是一年的劳动成果,更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与保障。在与大自然的这场博弈中,他们凭借着谨慎与经验,努力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和未来。
玉米在阳光的炙烤下彻底晒干后,便到了交公粮的时刻。小凤家此次需上交 400 斤玉米。林儿力气有限,一次根本挑不了如此重的分量,于是他与生产队的男劳力们共同商议,谁家的玉米先晒干,大家就互帮互助,一起挑着去交公粮,轮流进行。此时,林儿家的玉米已然晒干,放入口中一咬,发出清脆的嘎嘣声。林儿随即约上一行人,挑起担子,踏上前往几公里之外粮站的路程。
一路上,众人虽脚步沉重,却满怀期待。那扁担压在肩头,随着步伐有节奏地晃动着,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照出古铜色的肌肤和额头晶莹的汗珠。他们的眼神坚定而又充满希望,仿佛肩上挑着的不仅仅是沉甸甸的玉米,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国家的一份责任。
到达粮站后,只见人们排成一条长龙,耐心地等待着检验。队伍蜿蜒曲折,如同一条缓慢蠕动的巨龙。粮站周围弥漫着粮食的香气,那是大地的馈赠和农民们辛勤汗水的结晶。人们有的静静地站立着,双手扶着扁担,目光时不时地望向队伍前方,观察着情况,眼神中流露出焦急与期待。有的人神色紧张,紧紧地抿着嘴唇,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担心自家的粮食不过关。他们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够得到认可。而有的人则相互交流着经验,分享着如何挑选出优质的公粮。他们的声音虽不大,却充满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交公粮这件事的重视。“我可是挑了最好的玉米来交,就盼着能顺利通过呢。”一位老农低声说道,脸上满是期待。“是啊,咱可不能马虎,这交公粮可是大事。”旁边的人附和着,眼神中闪烁着认真的光芒。
队伍前方,不时有没晒干的玉米被退回来。那些人家无奈地看着被拒收的粮食,满脸愁容。还有一些因含有杂质而被要求重新挑选的,他们只能在粮站的坝子里忙碌起来。有的人将玉米倒出来,仔细地挑选着杂质;有的人则再次摊开玉米,让阳光继续照射,试图让粮食更快地达到标准。
终于轮到林儿了。工作人员仔细检查着林儿家的玉米,随后露出满意的笑容,夸奖道:“你家的玉米又干,又干净。”林儿的脸上顿时浮现出自豪的神情。他挺直了腰杆,仿佛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最大的认可。在这个充满希望与责任的交公粮场景中,每一个人都在为了国家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那一幅幅画面,成为了时代的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