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徐谨言想起了曾经他在某点上看过的盛况。
某位知名作家开了一部新书,一个字、一个章节都没发。
却直接被砸下了百盟,凭借几个字的书名就狂赚上百万的神奇事件。
没办法,现实往往就是这么的离奇,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而这部一字未写的黄石,更是引来了众多各界人士的催更。
最知名的莫过于总统卡特先生,在一次公开演讲时说,希望徐谨言能快一点出版黄石,他最近已经书荒到很久没有心仪的书来打发时间了。
卡特的这一番话马上引得不少美利坚人民群众纷纷评价,总统先生是不是闲的没事做了,既然闲的没事做,不如好好搞一搞经济,好让物价降下来,这让本想蹭热度的吉米被喷了一头包。
然后就是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CIA高官和某位参议院的参议员,打来电话询问什么时候发书。
西蒙与舒斯特出版也是三天两头的催稿,声称再不发书,出版社总部就要被催稿的信件所淹没了。
甚至就连艾丽莎、杰弗里、老迈耶、刘易斯、卡尔基、约翰丹佛和詹姆斯福克斯、亚伯兰兹等人也纷纷致电或者当面质问,到底什么时候写完发行,他们口袋里的钱早就饥渴难耐了。
就差一句,拿走你该死的钱,把特么的我的书给我!了。
哪里见过这种线下催更架势的徐谨言,也是被吓得赶紧连夜开新书,疯狂码字。
与原版不一样的是,这部黄石他打算从1883写起。
也就是第一代达顿家族西进开始,而序章,就是艾尔莎的自白日记。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那里的时候,绞尽脑汁的去寻觅词汇来形容当时的想法。
但我却完全想不出来。。。
我对这里一无所知,书里未曾提及、老师也没有教导过。
就连我的父母也一点都不了解这里。
小主,
我听过无数的故事,却没有一个可以和这里相提并论。
只有当我亲眼看到,经历过,才明白。
只是,当我真的亲身体会过后,才发现这里比我第一次见到时,还要不可思议。”
伴随着这段自白,艾尔莎从昏迷中醒来。
听着周围刺耳的尖叫声,看着周围慌乱奔逃的人影。
被点燃的马车和引燃的草地,骑着马叫着听不懂的印第安语的印第安人,手里拿着弓箭,对着毫无寸铁的德国移民大开杀戒。
艾尔莎缓缓从地上爬起,眼泪喷涌而出,看着面前的一幕,不敢相信为什么世界会变成地狱的模样。
......
“写的太棒了,但为什么是艾尔莎,而不是艾丽莎?”
此时时间已经是十一月的下旬,距离黑五没几天了。
作为同班同学的最大好处,就是艾丽莎霸占了徐谨言同桌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