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集体下地

既然老爷子说了,那多半就能成事,她可听人家管老爷子叫李老呢,虽然没有特意打听,但邱玉玲也多少拼凑出他儿子是农垦局的当官的。

现在虽不流行走后门,但也是举贤不避亲的好时候。

邱玉玲拨亮煤油灯,给邱家写了封信,把事儿大致说了一遍,好让他们有个准备。

“玉玲,还不睡呢,太晚了伤眼睛。”李飞丹她们从水房回来,见邱玉玲还在埋头奋笔疾书。

“就睡了,收个尾。”邱玉玲把信纸折好,塞进信封,找了一张四分的邮票贴上,把信塞进她的挎包里。

“又写家信呢?”不留神看见了信封,李飞丹随口问了一句。

“嗯呢。”

“咱玉玲还是个孩子,家信都分外勤。”白巧兰跟在后头,来了这么一句,大家都打完趣笑开了。

其实这年头寄信也不算便宜,自从五五年币制改革后,以新人民币为货币本位,信函邮资就调整为国内互寄八分,本埠投递四分,后头三十年基本都没再变动了。

一颗鸡蛋才多少钱?不是谁都愿意把钱花在这上头的。

大家笑笑闹闹了一番,也就吹灯睡下了。

邱庄这边邱大山刚接到借调令,高兴之余,正一头雾水呢,这边邱玉玲的家信也寄到了。

“就说么,好些个高工呢,咋就偏偏瞅上你个学徒工的,原来是你妹子的交情。”

听完邱大山读信,邱建设这才心里有谱。

好事儿是好事,大队长专程过来带的消息,让邱大山尽快拿着借调函和队上开的关系证明,去窑街农场农机处报到。

可就是太突然了,整的大家一脸懵,也问了大队长邱建军,他也没说个啥所以然来,只说上头怎么安排,咱就怎么配合,再说这也是好事。

借调过去,就不说三五年了,哪怕学它个三五月,等本事长身上,回来后还不直接进公社技工组。

那不比刨食强?

别的都好说,就是这一去,又不能时时着家,怕孩子小,等过几日,就忘了他这个当爹的。

“婆婆妈妈的,你先去嘛,等站稳脚跟了,把这娘几个接过去也能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