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章 任命

兰陵风流 君朝西 3607 字 2个月前

    这可真是出人意料!

    李毓祯眸中浮光掠影,对圣人的佩服又加深一分。

    想必这个任命出来,很多世家主会跌下眼珠子——纪氏不是应该中立吗?即使选择站位,也应该是靠拢齐王那边吧?毕竟开天辟地的事儿太冒险了,不符合纪氏“稳健”的作风啊。

    李毓祯薄凉的唇笑了笑。

    齐王叔肯定又要摔茶盏了。

    ——知道你不开心,我就开心了。

    纪端彦这个人,任吏部右卿是合适的。从为官履历来看,在南北地方都任过刺史、转运使、巡察使,调到中央,历任太府、司农、工部、刑部、礼部,对地方为政和中央部衙都很了解,担任吏部卿考核百官负黜陟之责,是能够胜任的。

    从为人来讲,这位纪氏家主像一块久经打磨的云滇石,外在光滑如玉——处事圆滑老到,有能力却不露锋芒;内在坚硬沉实——深沉,而有原则。棱角分明的吏部主事官都做不长久,外圆内方,恰恰好。

    第二道任命是贺州刺史。

    李毓祯目光掠过,轻呵一笑,对临川郡王道:“朝廷任命已出,吏部右卿由礼部左卿、息国公纪汝中迁任,贺州刺史由汴州刺史李敏卓迁调,嗯,就是东阳公主的次女,嘉兴县主。”

    “哦!丹阳纪氏……”临川郡王意味深长的抬了下眼,右手执壶均匀的分茶,呵呵一笑,“嘉兴啊,就是东阳家那位‘龙泉刺史’?”

    李毓祯回笑,“正是李鸣泉。”

    这里面有个典故。

    东阳公主的次女李仲颖,字敏卓,十七岁时给自己取号“鸣泉”,出自燕国公慕容秋的诗:“铁马踏冰河,龙泉壁上鸣。女子当英物,何呻燕雀吟。”——以鸿鹄之志自勉。二十岁时负剑游学,三年后归来,次年中进士,外放历任州县,三十五岁升陇右道河州刺史,因常年佩龙泉剑不离,为政又如匣中藏剑,外敛锐气,内蕴锋芒,一旦出鞘就是锐不可挡,久之,人皆称其号,而不道其字,又有了个诨号“龙泉刺史”。六年前从下州升中州,迁荆湖道襄州刺史,三年任满考绩优上,又迁河南道任汴州刺史,这是正四品的上州刺史了——按理,再往上就应该升转运使或巡察副使了,成为道级长官。

    但朝廷任命其为贺州刺史,同样是上州和道治州,从品级、职事来讲都没有升,但论治地富庶,汴州犹胜贺州一筹,何况李仲颖的考绩为优中——这个迁调非但不是“右迁”(升职),倒似“左迁”(降职)了。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仲颖的这个任命,必定是有着特殊深意。

    从世宗起,朝廷对贺州刺史的任命就有一个默契:不以皇族宗室为任。以此表示皇帝对河西大都督无猜忌和挟制之心。当然,这是虚的,流于形式。若真个不猜忌反而不会有这种避忌了。当年高宗就曾先后以会宁郡王李钟源为河西道巡察使,丰义县公李季兴为贺州刺史,第一、二代梁国公都坦然接受,没有什么疑惧。

    而今圣人打破了世宗以来的“默契”,任命皇室宗亲为贺州刺史——皇帝这是要干嘛?与萧氏撕破脸了,将猜忌放到明面上?或者是两者关系升温,萧氏呵呵说欢迎进入河西?……咳咳,猜测后者的都被自己的口水呛了。

    当然,在知情人眼中,这是很明确的信号——圣人对萧氏的站位做出的回应。

    新任的贺州刺史,将成为连接长安与贺州的桥梁,是皇帝与萧氏的联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