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该去长安了

兰陵风流 君朝西 4581 字 2个月前

母亲说过,感情的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外人越掺和越乱。

一夜睡去。

次日十五,萧琰一早起来,拜别一众家人,随着几位伯叔进京的队伍,前往长安。

队伍中领头的是大伯父萧晀。

他是萧氏二支的支主,和父亲同一个祖父,与七姑母是一母同胞的嫡出兄妹,对萧琰很是亲切,一路都让她随行在身边,给她讲河西各州地的治理,每年进京朝贡的讲究,长安的风物、地理、人情,等等。萧琰深觉这位伯父文雅宽厚,学富五车,见闻广博,人还很风趣,无论说话处事都让萧琰获益良多。

车马东出霍兰山时,萧晀带了她和一众堂兄骑马上山。

从霍兰山上往下眺望,东面就是咆哮奔腾的大河,从北下南,沿着霍兰山的支脉萧山往西浩荡而去,直至静州小昆仑山下。萧琰在四哥书房里的大唐舆图上见过这条河,以“几”字分开了河西、河内、河东。

“大河以西,就是咱们河西!”萧晀马鞭西指,面容宽和,声音却浑厚有力。

东望大河滔滔,西望草原辽阔,耕地万顷,一众萧氏子弟胸中都涌出骄傲豪情:

这就是咱们河西!

咱们萧氏河西!

萧晀的目光掠过众子弟,心里满意的一点头,马鞭又往东指,“渡过大河,就是河内道。从河内道往南,过了长城关口,是关内道。出关内道进入岐州,就是京畿道了。”

十二月二十六,萧氏的车马队伍过了岐州,渡过渭水,进入了京兆府的地界。

京兆府的治所,就是大唐的帝都,长安。

这个时节各道的刺史都要进京,从四面八方进入京兆府的马车非常多,一到进入长安地界的官道,马车就走得慢了。虽然长安四城外的官道已经扩建过七八次,但架不住车马多人流多呀。好在官道上有漆道线,来回分九道,士农工商各有道:士为车马道,占了三道;其次是非士车马道,主要是大商队走,也占了三道;再次是驴骡车骑道,这个占两道;最外侧的是给挑担走路的布衣行走的道,手推车也归入这道内,九条大道等级分明,各行各道,否则这么多车马人流早就堵得走不动了。

萧琰觉得有趣,上长安官道时便远远看见一个骑马的郎君带着两名骑马的仆从护在一辆骡车左右,车里坐的是家眷,但上了长安官道就要分道,因为“士人车马道”是马车和骑马道,骡车要走驴骡车道。那郎君是初次进长安的,不晓得有这个规矩,急得直抱怨,“荒之大谬,难道要让某与家眷分开走?”那守道兵卒就翻了个白眼,说:“郎君您可以走驴骡车道。慢骑不能进入快骑道,但快骑进入慢骑道是可以的。当然您要放慢速度,惊着了驴骡车,是要罚铜的。”

萧琰便想,这路道不是以人分等级,是以骑乘分等级?

她因跟随在大伯父的四轮马车边,想到这便跟大伯父说了。

萧晀隔着玻璃窗微笑,意味深长的一句:“还是以人分啊。”

人的地位,决定了骑乘的等级。

萧晀的第五子萧缣此次随父进京,正好骑马行在萧琰前头,便回头接了父亲这话:“孩儿觉得,是以财分。”

没见商人有钱,也占了三道车马么?农夫或匠人要有钱购马,也能走车马道。

萧晀在车内捋须一笑,“还是要重士。”

所以有“士人车马道”与“非士车马道”之分,不过,后者渐渐成了商人的专道了,毕竟商人有钱的多,农户和匠户致富的少。

萧琰想了下,道:“如果士人走路,该走哪个道?——布衣行走道还是士人车马道?”

萧缣哈的一声笑,扭头回答:“士人没有走路的吧?——骑驴骡的倒是有,贫寒士子。”他觉得这事有意思,招手叫来一名侍卫,吩咐他回马去问守道口的兵卒。

不一会,那侍卫回来禀道:“按京兆府的道律规定,士人若走路,可行‘士车马道’,但阻碍了本道车马行进要罚铜;也可走布衣行走道。同理,士人骑驴骡,也是如此处理。”

萧缣扑声笑,“阻了道要罚铜,这还真是……”士人只怕宁愿去走非士道也不愿这么丢脸吧?他一扬眉毛,“所以,还是以财分道呀。要真重士,就再分一个士人驴骡道和士人行走道。”

萧晀微笑看儿子一眼,坐在车内声音不疾不缓,说道:“京兆府下辖二十一县,每日早晚陆路、水路进入长安城送货、买卖、谋食的农工商户超过三十万人次。长安城内居有二十六万户,计一百三十万人口,其中奴婢不入户,还有十几万口数。阿缣可知,每日出入长安城的人、马、车、牲畜有多少?城内大道上来往的又有多少?若如阿缣所言,城外设三种士道,那就至少要建五条道,城内大小街道也得如此——阿缣,工部尚书换你来做?”

萧缣傻眼了。

半晌,他嘀咕一句:“……还是财的问题。”

萧琰扑哧闷笑,这个,就算朝廷有大笔钱财,也不会费力气的花在士民分道这上面吧?

“缣阿兄,其实不用分这么细。”萧琰笑着对堂兄道,“就算士人骑着驴骡行在驴骡道上,那些工农商民还是要恭敬相让的。”

萧缣已经晃过神来,笑着点头,“是我想岔了。”

士农工商,只要士的地位高高在上,就算骑着头小毛驴,坐着双骏大马车的商人也得让行。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分道很有意思,当然它不完全合理,但它出现在这个帝国的京城,就从侧面表明了这个国家治国的一些思想和风向,细细琢磨,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