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刘老汉迷茫的眼神,战士耐心地解释:“我们的队伍五年前还只是在山中,现在已经遍布四个省。我们是百姓的队伍,为天下老百姓而战。洋鬼子欺负的老百姓,我们一定要讨回公道。”刘老汉紧紧握住战士的手说:“我全家都被洋鬼子害了,只要你们能赶跑洋鬼子,老汉我愿意给你们做牛做马。”小战士连忙扶住老汉,安慰道:“大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仗,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山东的战场上,镰锤社凭借其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组织能力,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支持。淮北地区工业化制作的零件拼装小推车,已经成为后勤保障的主力军,彰显了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的工业力量。在世界青岛这个大舞台上,这一力量正崭露头角。
7月12日,青岛的天气晴朗,能见度超过20千米。然而,青岛的德国守军万万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他们会遭到武装力量的突然袭击。整个青岛要塞此时只有一千人的战斗力量,却要面对五十倍于自己的军队。德国青岛要塞的指挥官看着整齐列队后松散散开的镰锤社军队,没有像其他军人那样以对战落后土着的心态对待,而是认真观察后发现,镰锤社的部队虽然队形松散,但绝不是没有纪律的散漫。整个战线均匀扩散,让青岛防御工事中的其他军人虽然对镰锤社的战斗队形嘲笑不已,但无人敢小觑这股力量。毕竟,五万人人手一支步枪,还有大炮支援,就算没有正规军的素质,也是一股令人惧怕的力量。
由于前些日子联军出现过两千人大败几万义和团的战绩,所以还是有一些德国军人希望在东方的土地上创造奇迹。五百名德国士兵向镰锤社发动了主动进攻。左强是这次青岛战役的总指挥官,他在战前的会议上是为主战派的少数派之一。苏星云将这个围攻青岛的任务交给他时,只说了两个字:“胜利。”
面对主动进攻的德国军人,左强看着这些德国人摆着和武毅军同样的队形进攻,感到十分奇怪。他对身边的参谋说道:“德国人,是不是比咱们中国人能多挨几枚子弹?这个阵型不是找打么?”参谋回答道:“001说过,现在外国还流行列队战术,也许他们是轻敌了吧。就算他们全是铁打的,我们的子弹也能将他们撬开。”左强点了点头,说道:“告诉前面的部队后退一段距离,一团和十二团各派两个营给我从两边绕过去,老子要关门打狗。”
随后,左强又转头对另一名参谋说:“通知炮兵部队,给我瞄准敌人的后方,一旦我们的部队到位,就给他们来个前后夹击。”那名参谋立即跑去传达命令。
就这样,在左强的巧妙指挥下,镰锤社的部队成功地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将德国守军包围了起来。随着战斗的深入,德国守军逐渐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的阵型开始混乱起来。而镰锤社的部队则越战越勇,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当防御工事上的德国士兵看到自家军队逼迫镰锤社的部队后退,已经开始欢呼“德意志万岁”时,青岛的德国最高指挥官却一直紧握着望远镜,眉头紧蹙。突然,他发现了两个镰锤社的队伍从两侧高速移动,脸色骤变,高声喊道:“快,让马克注意侧翼!”
其他德国军官面面相觑,觉得长官有些过于紧张,但严明的纪律让他们立刻安排骑兵去传达命令。然而,一切都太晚了,通讯骑兵还未靠近就被子弹击中。此时,原本主动出击的德国人已经被八倍于己的兵力包围。出城作战的一线指挥官也察觉到了情况的不对劲,但帝国军官的荣誉感让他无法在这片非欧洲的土地上认输,于是他下令发动排枪进攻。
在二战中横行的掷弹筒,在这个讲究钢铁意志和人肉推进的时代,成为了战场上的垃圾。然而,对于缺乏重火力支援的部队来说,它们依然是高杀伤性的武器。五百米的射程,加上在战场上可以轻松移动的特点,让德国军人享受了一次飞溅铁片的洗礼。炮弹的杀伤力主要体现在弹片上,而镰锤社的主力部队虽然钢铁产量不多,但还是配备了钢盔。相比之下,这个时代的列强部队却没有这个意识,所以装药量小但弹片不少的尾翼50弹,在德国人的阵型中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德国军队的失败显得有些冤枉。他们在中国采用的是标准的殖民地战术,这也是他们在中国的时间太久了,面对人海般的中国农民起义,这些欧洲军队依然认为排枪密集火力比较有效。然而,在遭到炮击后,德国军官迅速下令散开卧倒,用散兵线还击。可惜的是,他们在火力上落了下风,开始被逐个消灭。这是列强第一次在中国被优势火力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