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流云山 第十七章:大悲寺

烟火江湖 一念生百态 2135 字 3个月前

老僧再次摇头,双手合十道:“小檀越万万不要再以大师相称,老衲来自辽北道大悲寺,自幼出家跟随师傅修行,活到现在也只是粗通佛法皮毛,久在寺内枯坐而不知世间疾苦,这才下山到红尘行走,以求顿悟。”

端木冷月听到大悲寺三个字以后肃然起敬,认真行礼道:“辽北道大悲寺的大师们虽然超然世外,但却人人菩萨心肠,让人敬仰。”

路一同样听洪开泰提起过辽北道大悲寺,当时笑言,如果奉天国还真有名副其实的佛门圣地,受人敬仰,那么只能是大悲寺,悬空寺虽然贵为天下佛门正宗,但除了寺内武林高手辈出之外,其余的和大悲寺相比仍然是相去甚远,不可同日而语。

大悲寺隐于深山,全寺上下不过三五百人,大多为孤儿,没有接受朝堂封地,不设僧兵,僧侣修行推崇苦行历练红尘,全寺上下不受任何黄白之物,见人渡人,与人说法有求必应,虔诚信奉万物有灵众生平等,是真正以佛教教义行走天下的活菩萨。

老僧起身双手合十还了一礼,神色平静,开口说道:“大悲寺也只是深山里一个普普通痛的寺庙,佛经常说,心中有佛何处不是修行,即使未剃度出家只要心存善念,同为我佛有缘人,正所谓将心比心,便是佛心。一念之慈,万物皆善,所以何必执着于出处?又何必执着于归处?”

看到二人皆目露思索之色,老僧也不打搅,盘膝坐下,一手持念珠一手掐诀开始诵经:

“……自悟自修,以登彼岸之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挂者悬系……既无挂碍,则不滞我相我见,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常清常静……”

路一心里默默聆听老僧诵读的经文,心神逐渐变得平静祥和,无相梵天决流转全身,仿佛洗去心境一层泥垢,通体舒泰。

过了好一会儿,路一睁开眼就看到端木冷月笑望着自己,目光盈盈,和刚刚似乎有所不同,但又说不出到底哪里变得不一样,看来同样受益匪浅。

“多谢大师指点!”

二人恭恭敬敬施礼道谢。

老僧合十还礼笑道:“二位施主无须客气,佛家相信因果定数,你我相逢原本就是缘分,老衲观二位神蕴内敛,都是身具大神通之人,尤其是小檀越你,所修功法必定和佛门有关,既然入得我门,皆是同道中人。”

路一心里大吃一惊,一时反而不知如何作答,无相梵天决如果被人所知,可能引起的江湖动荡是洪开泰和南宫不妙二人最为担心的。

老僧见状,微微一笑,伸手从地上捡起一块普通的小石子放在手心,然后递到路一面前问道:“小檀越,如果我现在说这块儿石子儿是属于我的,你会不会觉得奇怪?”

路一不解何意,摇了摇头。

老僧笑道:“可在我捡起来之前,它可就独独属于老衲?还是这方天地?”

路一恍然大悟,连忙拜谢。

“天地间有大恐怖者,有大智慧者,有大能力者,他们创造一些东西,原本初衷也是用于造福世间,只是人心难测,贪嗔痴各色众生相不一而足,故佛家更信奉因果了了,大器必自追寻有德者,二位小施主可曾明了?”

路一和端木冷月心悦诚服。

“尚未请教大师法号。”

“老衲慧心。”

“路一。”

“端木冷月。”

奉天国佛寺分为两大流派,大悲寺历来根据佛教典籍广为流传的“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作为传承辈分,如今方丈是真字辈的真定禅师。

而以悬空寺为首的另外一个流派又有自己的一套传承,同样取自佛经,即是“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

两个流派,其实都已经传承千年。

慧心禅师听完二人的名字,不知为何面露缅怀之色,过了一会儿才向端木冷月问道:“不知贵教的东方羌先生近来可好?”

端木冷月大吃一惊,斜月教历任教主和龙虎狮狼四大法王自然天下闻名,可是东方家族自从黄泉教消亡之后历代恪守祖训,不参与教内事务,不行走江湖,所以东方羌虽然聪颖过人,惊才绝艳,但雏鹰堂学成之后就回到大山深处的东方部落,淡泊避世,连教内诸多老人和他也并算不上多不熟悉,为何眼前这慧心大师会独独提起他来?

看到端木冷月的神情,慧心淡然一笑:“原来如此,看来东方施主果然已经放下,倒是老衲着了相,既然如此,不问也罢。”

端木冷月轻声说道:“我也很多很多年没有见过东方爷爷,印象中还是刚刚懂事的时候见过他一次,不过东方爷爷身体应该康健,多谢慧心大师关心。”

慧心得闻故人消息,也十分开心,笑道:“能在此和端木教主相逢,真是人生幸事,贵教人才济济,还需要教主多多费心,广积善缘,万万不能忘记先祖立教之本,其实诸多事端追本溯源最终还是源于自身。”

端木冷月想了想,没有反驳,点头称谢。

路一问道:“慧心大师这是打算去往何处游走?”

“四处行走,并无定处,只是一路行来处处生灵涂炭,只有进入江南道之后发现百姓还算安居乐业,也不知其余几道民生如何,老衲打算都去看看,顺路弘扬佛法。”

说完打开随身带着的包袱,仔细的取出一本古色古香的佛经,递给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