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今时胡马踏阴山

拓跋力微本身就颇有南下的需求,当公孙渊的盟约送来时,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亲自带着部族南下,控弦之士五六万,背后跟着牛马羊牲畜百余万,浩浩荡荡。

作为鲜卑族古老的一支,拓跋鲜卑,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若是没有意外的话,仿佛天生下来就是要来上演一场精彩的表演,成为自夏朝以降五千年华夏史一时之主角的存在。

建立代、北魏两朝,以及建立南凉的河西鲜卑秃发部也是拓跋部的一个分支。

拓跋鲜卑最初居住在蒙古草原的东北角,发祥地“大鲜卑山”就是在后世阿里河附近的大兴安岭北段,故而也称为“北部鲜卑”。

与之相对的蒙古草原东南部发展起来的鲜卑人,就是那个在东汉桓灵时曾建立以檀石槐为首的部落大联盟,习惯上称为“东部鲜卑”。

这两支鲜卑人群同源于东胡,文化上具有相近的特征,但又有着鲜明的区别。

那就是东部鲜卑与汉朝廷相处良久,具有一定程度的汉化。

而拓跋鲜卑,则是汉人眼中彻彻底底不知孔子为何物野蛮人中的野蛮人。

拓跋氏初是鲜卑地处最东北的一支,亦称别部鲜卑。

活动范围非常广,从额尔古纳河到大兴安岭北段,还处于狩猎采集部落阶段。

史称:“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

像匈奴、乌桓等这些胡人,都是称呼最高领袖为单于的。

就连有一定程度的檀石槐也是称‘鲜卑单于’。

但是拓跋鲜卑不一样,他们称呼首领为‘可汗’。

称可汗、有时也称可敦,其入主中原后,突厥、回纥、蒙古等游牧政权的首领称呼皆延续之。

虽然《魏书》中说,鲜卑之先“积六十七世”,但最古早有考的是拓跋氏远祖‘拓跋毛’时期。

北魏王朝开国皇帝拓跋珪,将拓跋毛追尊为‘远祖成皇帝’。

大约是在西汉武帝在位期间,拓跋毛已经发展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

胡人所谓“国”,其实就是指氏族集团或部落。“大姓”,应该就是从氏族中分化改姓的较小家支。

总之就是他们一直在东北最北头那旮沓繁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