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九十四章 在野的司马光

司马光道:“其实无论是富公的耆英会,还是真率会,都是一个用意。”

郭林,范祖禹皆道:“学生不明。”

司马光道:“洛阳人物锦绣之地,以秘书监贾谧之门的二十四友。”

“后有石崇的金谷之会。”

“为何我们不效仿如此?而效白居易的九老会呢?”

郭林道:“无论是二十四友,还是金谷之会,还有当年的钱幕都是以文才而屈节出入于权贵之门。”

钱惟演身为吴越国国王钱俶之子,其镇守洛阳之际,其幕下有谢绛、欧阳修、尹洙、梅尧臣、苏舜钦、富弼,可谓是集诗文之长,人才济济。

司马光点点头道:“吾希望,吾之真率会便以平辈与人才结交。”

范祖禹,郭林隐隐把握到了富弼,司马光办耆英会,真率会的目的,就是无上下之别。

更深一步的意思就是‘君臣共和’。

君臣坐在一起大家可以有商有量地共论国家大事,而不是君主一人独断。

范祖禹,郭林都知道司马光一片耿耿忠心,多希望官家能听从他的肺腑之言,废除新法,重新推崇嘉佑时政治宽和,天下无事的政治风气。

郭林道:“老师,资治通鉴乃是煌煌巨作。昔班固作《汉书》,左思作《三都赋》都在洛阳,今有资治通鉴更在二书之上。”

“学生以为君子载道不一定要在庙堂之上,若能以资治通鉴这样的巨作流传于后世,也是读书人登峰造极之事。”

司马光徐徐点头道:“我也不知此书用心十九年最后会如何。”

“但说到底也唯有不负使命数字,好似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驱使我去为之。去践行此等主张。”

“读书人生也有涯,能超然于世间,留下难以磨灭之事物在世间又是何其难得。”

范祖禹道:“听闻太后向陛下言语,吕公和老师为太子之师。”

“更有宫内秘闻,陛下欲老师回朝任官。”

司马光道:“话都传到这里,哪有什么秘闻可言。不说这些了。”

范祖禹道:“老师,或许是陛下心下有所转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