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0章 颠覆规则

脑变 曾经心动Zzz 1471 字 2天前

根据碳和氧的原子量简单的计算就可以知道,一吨二氧化碳气体理论上可以提纯出约二百七十三千克的碳元素。

每年大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按照十亿吨计算,哪怕他只利用其中的十分之一,那也是两千七百多万吨纯碳。

这些碳都用来合成碳纳米管,无论是制造眼镜,还是飞鹰,或者大气层内飞行器,原材料都省了。

用来替代制造材料,按照实际强度和性能计算,一吨可以相当于一百吨以上的钢材,估计可以把全球的钢铁厂都挤垮。

这种实验室都难以制取的超长单壁碳纳米管,被他弄成白菜价,好像有点太离谱了,没有必要搞那么过分,再说就算他白送人,现在也没几个人知道怎么使用,有点想当然了。

曾凡觉得有了原材料,批量制造大气层内飞行器,更加实际,搭配先前开发的智能系统,能将物流成本、人们的出行成本极大降低,同时还能降低交通事故风险,这应该是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当然,要分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提取里面的碳元素,需要曾凡对的功能进行升级,好在分子级的操作难度并不大。

这种以硅纳米管为主要原材料的飞行速度不快,曾凡为它们增加了传送功能,可以一定数量聚集起来整体传送,也可以单个传送,更主要的是可以将内部分解的碳元素传送到指定的地点。

本来是作为替代飞鹰的空中网络节点,后来曾凡脑洞大开增加了天气控制的功能,才开始大批量的制作。

空气中除了那些大量增加的温室气体外,最多的还是各种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碳氢气体,氮氧化物,各种工业粉尘微米级颗粒等等,曾凡感觉这些雾霾成分比所谓的温室气体造成的危害更大。

现在增加了分解二氧化碳的功能,那么同时分解这些雾霾的功能也同样不能少,还可以从中提取大量工业原料。

相比全球性的二氧化碳增量,这种工业雾霾主要集中在少数的一些人口密集、或者工业集中的大城市,这些地方的上空需要布置更多的。

的主要功能还是提供网络连接,其次才是调节天气,最后的功能才是清除空气中的颗粒物、温室气体。

不过神鹰眼镜还没有开始普及,网络连接需求有限,反倒是后加的功能最先发挥了作用。

新型的以每天超过千万的生产速度被释放到空气中,曾凡的目标是全球每平方公里不少于一万只,以这个速度要生产几十年,那么长时间不能忍受,当然要不断的增加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