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马玉瑛这样子说,江弦只好答应下来,周末和朱琳一起出席了下这次的小活动。
中福会的会址在上海,所以场地是借用了首都图书馆,活动规模也不算多大,就来了几名中福会的驻京城干部,以及京城的报社记者。
“感谢、感谢江弦先生,朱琳太太。”中福会的干部十分热情的和两人握了手,还赠送了些中福会的纪念品给他们。
“江弦先生,能请您找几本签个名么?孩子们收到以后一定相当开心。”
“没问题。”
江弦接过几册《儿童文学》,握着钢笔,依次在杂志的扉页上写下:“祝健康快乐。江弦,1980年10月3日。”
“也请朱琳太太签几册吧。”一旁有工作人员递过来笔。
“我?”朱琳错愕一瞬,她还从没给人签过什么名,不过很快表现出落落大方的气质。
握着钢笔,像是江弦那样,掀开杂志的扉页,面带微笑写下:“祝茁壮成长。朱琳,1980年10月3日。”
正签名呢,记者刷一下冲上来了,一窝蜂往上怼,镜头咔嚓咔嚓的拍。
江弦本能的护住朱琳。
这也得亏是中国的记者,还算比较有素质,外国的就不行了,脚重,连特么球拍都能踩断。
受赠单位中福会的干部先做了个发言,表达了对赠书人江弦和朱琳两位同志的感谢。
中福会又请江弦和朱琳选一个人上台致辞。
“我们没准备啊!我们没准备!”江弦摆摆手,一个劲儿的推辞。
中福会的干部使劲拽他。
“您简单说两句!”
“哎呀,我不行、我不行。”
“点到为止,您就随便说说。”
推辞不过,江弦一脸无奈的去到台中央,开口就是:
“知识孕育理想,希望《草房子》能够扎根孩子们的心灵,成为他们心中美好的种子!”
嚯。
中福会的干部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看来是有备而来。
还和我们这些老同志说没准备,tui,不讲武德。
“宋先生有一句话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她的这句话深深的感染了我,这也是我写《草房子》时所想,那时我将文学的使命凝结成一个清醒的意识: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如此使命,无疑是崇高的。
我想让我的这一部作品,成为给孩子打精神底子的书,有正当的道义感,有自始至终的审美价值,有在字里行间流动悲悯情怀。
一个人其实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
我写书很多年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一座精神之屋,现在我也希望,孩子们能把我建的草房子当做自己的屋子。
我的话就到这里。”
哗哗哗哗。
发言结束,掌声雷动。
中福会的干部们手都拍红了。
妈的,说的这么好,你给我说你没准备?!
朱琳也面带笑容的为江弦鼓掌,很快上台,面带笑意朝他点点头。
中福会的工作人员上台和两人合照留念。
赠书仪式算是结束。
“你刚才在台上说的真好。”回家路上,朱琳忍不住夸道:“还说没准备,你是不是一早就想好这一段了?”
江弦笑而不语。
脑海中弹出一则提示。
“灵感【血】进度+1,目前进度(10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