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一城可没有放过谢一国:“哥,人家应该是相中你人了,怎么说都是38军团长,你看看啥时候给日子定下?
“不然回东北,再想整可就难咯,谁也不想自家闺女远嫁。”
后世那么发达的交通,不愿意远嫁的都那么多,更不要说现在去隔壁市都算是出远门。
因为工业开始建设,很多行程工具都欠缺,公共交通都还没有建成。
自行车出现在红国很早,清王朝没有灭亡时,已经有西方自行车进入红国。
在岛国侵华之前,国内有相当多的西方自行车,译名而来的“蓝牌”、“钻石”等自行车品牌。
侵华战争开始后,市面上开始多起来带有明显岛国色彩的自行车品牌,像“菊花”、“富士”等。
两者相比较,岛国因为技术落后原因,自行车极其笨重难骑,有些人私下曾说是在骑驴,自行车骑的又慢,性子又“倔”,难骑。
而自行车工厂在红国建国前就已经成立,可更多的还是组装厂,有些零部件因为技术原因生产不了只能从国外进口,一旦发生战争,生产只能被迫停止。
不然高昂的进口零部件价格,根本撑不起自行车生产。
建国后后,在沪上跟津门两地分别建设了新的自行车工厂。
津门自行车厂建成生产,出的自行车名叫飞鸽。
沪上的自行车工厂相比津门,是许多小厂组建分散太杂,直到1958年,沪上自行车200多家自行车小厂手工作坊合并后形成新的自行车工厂。